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芳明1128 > 第1260章 一二五八章 威尼斯家书

第1260章 一二五八章 威尼斯家书(1 / 2)

威尼斯没有国王,没有皇帝,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土地。她的基石是打入潟湖淤泥的无数木桩,她的血脉是纵横交错的运河,她的灵魂是通往全世界的航线。在这里,咸湿的海风压过了土地的气息,航船的汽笛与市场的喧嚣,构成了永恒的背景音。当整个欧洲大陆在信仰与火焰中挣扎时,这座水城正以其冰冷的理智与对黄金的绝对忠诚,权衡着每一个机会。

在壮丽的总督宫,终身职的总督皮耶特罗·波拉尼端坐于镶嵌着拜占庭马赛克的宝座上。他并非独裁者,他的权力被大议会和元老院严格限制。他面前摆放着三份报告:一份来自君士坦丁堡,描述了拜占庭皇室对威尼斯商业特权日益增长的不满,以及帝国海军的些许复甦迹象。

一份来自罗马(无论是英诺森的第戎还是安那克勒图的罗马),措辞或威胁或拉拢,要求威尼斯在教廷分裂中明确表态。

最后一份,则是他最关心的——来自亚历山大港的商站,详细记录了近期香料、丝绸与明国货物的价格波动,并附上了一条简短的附注:「西西里舰队控制了突尼斯海峡,对我们通往西地中海的航线构成潜在威胁。」

「陆地上的君主们为了一顶王冠或一个教义争得头破血流,」波拉尼总督对元老院的核心成员说道,声音平静无波,「而我们威尼斯人,只在乎一样王冠——海上的贸易王冠。帝国的友谊、教皇的祝福,都可以购买,但必须用不损害我们航海自由与商业垄断的价格。」

在威尼斯东端的兵工厂,世界第一条生产线已经初具雏形。这里不仅是造船厂,更是共和国武力的源泉与技术的实验场。在严密的守卫下,工匠们依据从各地(包括透过秘密渠道从西西里或阿拉伯世界获取)搜集来的图纸,研究着船体结构的改良、帆索系统的效率,以及——在最隐秘的作坊里——希腊火的配方改良与储存技术。

「我们不需要会喷火的魔杖,」兵工厂总监对前来视察的元老说,「我们需要的是能让我们的舰队在任何天气下都能准时出航的船只,是能让我们的弩炮射得更远、更准的机械。至于火焰……我们自己就有传承自东罗马的、更可靠的海上之火。」

对于普通的威尼斯市民——船桨手、码头工人、玻璃工匠、渔夫——而言,共和国的强盛与他们息息相关。他们为威尼斯的海上霸权自豪,这种自豪感转化为对共和国体制的惊人认同。他们或许没有投票权,但他们知道,威尼斯的繁荣保障了他们的工作与生计。

然而,代价是时刻存在的。年轻人要随时准备在舰队需要时登上战船。城市的命运与变幻莫测的大海和远方的政治紧密相连,一场风暴或一次贸易路线的断绝,都可能引发内部的动荡。

夕阳将圣马可大教堂的金色镶嵌画点燃,总督站在岸边,望着归航的舰队没入潟湖的薄雾中。威尼斯,这座人造的奇迹,以其地理上的孤立,实现了政治与经济上的超然。

她不像米兰需要在帝国与革新间走钢丝,也不像丹麦因王位继承而血流成河。她是一架精密的、漂浮于水上的金色天平,永远在衡量东西方、南北欧之间的利弊得失。

「让大陆去燃烧吧,」总督心中默想,目光彷佛已穿透地中海的迷雾,「只要威尼斯的舰队仍能航行,只要里亚尔托的算盘声不曾停歇,共和国就将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帝国,不在陆地,而在于这片蔚蓝的海洋,以及连接着海洋的所有航线与市场。」

威尼斯的命运,从不由火与剑决定,而是由帆、桨,以及对利润永不疲倦的追逐所书写。

里亚尔托桥周围是威尼斯真正的心脏。这里的商人,其语言是由汇率、关税、货物保险与船期表构成的。他们对「雷火」的兴趣,仅在于它是否能应用于舰队,以威慑海盗或竞争对手;对教廷的分裂,他们关心的是哪一方能保证他们在黎凡特贸易港口的通行权。

一个刚从阿克港归来的船主,在咖啡馆(一种刚从阿拉伯世界引入的饮品)的热气中低声分享见闻:「赞吉的军队在用一种能抛射火罐的机械……但我们的桨帆船更快,更能绕过这些麻烦。记住,朋友们,海洋属于速度与情报,而非陆地上的蛮力。」

威尼斯商人的共识是:绝不轻易将共和国的命运与任何一个陆上强权绑定。他们可以同时向对立的教廷缴纳「善意捐献」,也可以同时与交战的双方进行贸易——只要利润足够丰厚。

里亚托桥附近,格里马尼家族的府邸内,壁炉里的火焰驱不散巴乔·格里马尼眉宇间的阴霾。他是马尔科·波罗里奥的舅父,也是家族远东方贸易事务的主要负责人。来自君士坦丁堡和亚历山大港的消息越来越令人不安:塞尔柱人内部的动荡影响了传统商路,热那亚人的舰队在东地中海愈发咄咄逼人,而教廷关于「东方异端火魔」的警告,更是给任何探索新航路的企图蒙上了不祥的阴影。

就在这压抑的氛围中,老管家引着一位风尘仆仆、身披拜占庭式厚斗篷的男人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来人是常跑黑海航线的希腊商人米海尔·安格洛斯,一个以谨慎和可靠著称的中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