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明报》此计,毒辣异常。昏德公……先太上皇,」他刻意略过旧称,以示切割,「他抛头露面,出任伪明那劳什子‘历史博物馆’馆长,以其天下皆识之面,我朝断无可能否认其人尚在。此乃阳谋,意在陷陛下于不孝不义之地。」
赵构的指尖微微颤抖,没有出声。
秦桧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阴鸷:「然,事有可为,亦有不可为。太上皇之事,既已无法遮掩,便任其喧嚷。关键,在于其余三人——柔福帝姬、显仁皇后(韦太后),以及康王妃邢氏!」
他微微前倾,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此三人,与太上皇不同。柔福帝姬离宫多年,民间谁识真容?显仁皇后与邢王妃深居宫闱,昔日汴京百姓,又能有几人得见天颜?更何况历经七年磨难,形容憔悴,纵使旧宫人当面,也未必敢认!」
「陛下,」秦桧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蛊惑与警示,「此正是我朝扭转乾坤之机!伪明能救回人,难道还能救回‘名节’吗?尤其是显仁皇后——韦太后!」
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北地传闻,太后曾为金酋完颜宗贤诞下二子!此事若坐实,陛下将何以自处?母仪天下之大宋太后,竟为胡虏生子,此乃滔天之耻,玷污国体,动摇国本!绝不可认!一旦承认,陛下您……便永远背负着这洗刷不掉的污点!」
赵构的身体猛地一颤,脸色瞬间惨白如纸。他想起母亲可能遭受的屈辱,眼中闪过一丝泪光与剧烈的痛苦,但随即被更深的恐惧和一种狠厉所取代。他不能有一个为金人生子的母亲,绝对不能!那将是他永远无法摆脱的梦魇,比父皇被俘更加致命。
秦桧察言观色,继续道:「还有那邢王妃!报道中竟言其……其‘日接百客’,受尽凌辱。陛下,如此残花败柳之身,若迎回,岂能再为我大宋国母,母仪天下?岂非令天下人耻笑,令将士寒心?此二人,已非昔日之太后、王妃,实乃我大宋之耻!其存在本身,便是对陛下,对我朝尊严最大的践踏!」
他重重叩首,声音斩钉截铁:「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此二人,必须‘死’!只能‘死’!唯有她们‘死’在北国,才能保全陛下的圣德,保全我大宋的体统!」
赵构闭上眼,胸口剧烈起伏。母亲的容颜在脑海中一闪而过,带来一阵尖锐的愧疚,但很快便被秦桧描绘的那幅「国体崩塌」、「天下耻笑」的可怕图景所淹没。他不能冒险,他的皇位,他的名声,比什么都重要。再睁开眼时,那丝愧疚已荡然无存,只剩下帝王的冷酷。
「还有那柔福帝姬,」秦桧补充道,「带领区区数十人,便能深入金虏腹地,劫牢反狱,如入无人之境?此等神话,荒诞不经!若非与金虏暗通款曲,岂能成事?此女身份可疑,行迹更可疑,留之,后患无穷!」
这番话,恰好戳中了赵构另一重更深的恐惧。他不是为了母后和妻子的遭遇落泪,而是为了自己。明军几十人就能在金国腹地来去自如,完成这等惊天之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倚为天险的蜀道,他深居的成都大内、重庆行宫,在明军那种神鬼莫测的能力面前,或许同样不堪一击!这种对自身安全的直接威胁,让他不寒而栗。
「秦卿……所言,甚合朕意。」赵构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疲惫,但更多的是下定决心的冷硬,「朕……不能有一个让天下人指指点点的母后,也不能有一个无法母仪天下的皇后。她们……早已死在北国了。对,早就死了!」
他猛地站起身,仿佛要驱散最后一丝犹豫:「传旨!即刻回銮成都!重庆此地,离伪明太近,消息芜杂,非久居之所!」
「陛下圣明!」秦桧深深俯首。
数日之后,重庆府气氛骤变。
朝天门码头突然被官兵封锁,所有通往三峡的船只严加盘查,许进不许出。城内贴出醒目的官府告示,语气严厉:
「查,近有奸佞小人,散播谣言,惑乱人心。伪明所为,皆系虚构,所谓迎归柔福帝姬、显仁皇后韦氏、康王妃邢氏之事,纯属子虚乌有!柔福帝姬、显仁皇后、康王妃,贞烈不屈,早已于靖康年间殉国北地,此乃天下共知!」
「伪明捏造人物,编排故事,其挟持昏德公(此乃金虏所封伪号,我朝不予承认)已是罪大恶极,今更妄图以卑劣手段,污我烈女清名,坏我社稷纲常,实乃人神共愤!」
「凡有再敢传谣、信谣者,以通敌论处!尤以所谓‘柔福帝姬率数十人深入敌后’之荒诞神话,皆属无稽之谈,再有妄议者,严惩不贷!」
与此同时,重庆府内几个以口舌灵便、常讲些「岳太尉北伐」或「江湖奇闻」的说书先生,被如狼似虎的官差从茶馆里拖走,罪名是「造谣惑众,对太后、皇后大不敬」。不过两日,便在菜市口公然问斩,血淋淋的人头悬挂示众,以儆效尤。
一时间,重庆府内噤若寒蝉。
公开的议论消失了,但恐惧与怀疑的种子,却已深埋人心。官府越是厉禁,那《明报》上的消息在私下的流传就越发诡秘。人们交换着眼神,心中都有一个不敢问出口的疑问:若那三人真是假的,官家为何如此大动干戈?甚至要匆匆离开重庆这个「消息芜杂」之地?
赵构的御驾,在重兵护卫下,迅速离开了长江畔的行宫,溯江而上,返回更深邃、似乎也更安全的成都大内。他将试图用空间的隔绝和铁血的镇压,来封堵这已撕裂的真相。然而,那来自北国和金陵的风,已然吹入了蜀中,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下,酝酿着更深的暗流。
《明报》的报道,如同一把精准插入蜀宋政权心脏的匕首。它不仅展示了一个强大到令人窒息的外部对手,更从内部,无情地动摇着这个偏安王朝最后的统治根基和人心士气。山城重庆,笼罩在长江的浓雾与无声的舆论海啸之中,前路彷佛更加晦暗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