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一天的晨曦刺破厚重的乌云散落在地,被映得晃眼的白雪照出了如山岳一般垮塌在星城周边地区的人脸蜈蚣长老尸体。
在这远比煤炭岭大蛇庞大的尸体旁,还散落着许多令人惊骇的肉瘤。它们已经彻底停止了蠕动,即便不被清洁队伍用喷火器灼烧成灰,也会自行慢慢枯萎,化为尘土,彻底褪去它们曾经属于宇宙背叛者这一强大存在的刺眼履历。
天气有所好转,但风雪仍在继续。
能量塔二十四小时不断运转着,将温暖与光明向四周传递。
星城的幸存者们穿着厚厚的衣物,在这橘红色的光辉中清理着物资和工地上的积雪,规整着这场战斗与暴风雪过后的狼藉。
与宇宙背叛者的战斗已经结束,但全球的尸群围剿战仍在继续。
深黄之家一楼工作区,黄挺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看着眼前投屏的荧幕。古老者正通过人类的科学技术将蓝星全球、以及其他星球文明的作战进展不断更新在屏幕上。
“没想到,这场战斗来得那么突然,结束得也那么快。之前一直还有些担心,我们该如何面对那些维度比我们更高的敌人,现在心里最大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地了。”
李建科、张淑颖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而这也是此次战争亲历者们的共同感受。
尽管黄挺调动世界本源之力让他们免疫了宇宙背叛者释放出的“恐吓”,但在最初的那一小段时间,高维存在给予的震撼与压迫绝非一般人做好心理准备就能面对的。
很多人直到现在脑袋都还飘着,总感觉昨天的经历就是一场梦,甚至不知道自己现在究竟是否还活着。
一般人的精神属性还不足以完全抵抗那不可直视的存在留下来的威压余波,或许接下来的几个月乃至几年,他们都会处于轻度恍惚的状态,并在梦里偶尔重返昨日。
宇宙背叛者的力量确实已经随着祂们的消失而不复存在,但祂们的力量留下的创伤和痕迹依然需要时间来抚平。
就像昨天在战斗和暴风雪中会毁掉的建筑和设备一样。
又像八十几亿人口的蓝星在昨日的决战后,目前统计的幸存者数量只剩下了不到四百万人——幸存率不到0.04%,人类文明的复兴与重新壮大还需要漫长的代际更替与时间。
由于天灾仍在继续,资源在全球的分布依然非常不均匀,一些小的幸存者据点会往大中型幸存者避难所合并,但幸存者们依然会零散地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不是全都向星火的地盘聚集。
当然,在以情报型觉醒者为核心的全球新型通信网络得到巩固和稳定后,每个据点都不会再感到孤独。你在北极圈里眺望着极光,我在赤道海岛上看着星空下结冰的海洋与波浪,这些都不影响据点与据点之间的交流通常。
而有星火提供的紧急时期救援物资,人们不仅可以暂时得到足够的食物、衣物、药品、武器、水,还能得到恢复农业以及部分小规模工业的设备。
从此以后,人类面对的最大敌人将不再是丧尸、怪物、暗十字,也不再会诞生出新的死役,大家需要共同抵抗的,是依然会延续下去、而且会延续很久的超自然天灾。
黄挺不打算无底线地进行物资援助,只打算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合适的兜底与救济。
一方面,真正让宇宙逃离这次浩劫,他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会耗费他不少经验与历练点。
另一方面,人需要合适的劳动,并靠自己的劳动获得合理的报酬。一旦懒下来,绝大部分人类都会变成吸血的巨婴,且因为物资无限供应,会逐渐变得空虚,到时候,末日后的人类文明不会走向复兴,而是会走向混乱。
万物皆周期,文明自然也会有自己的周期律。
黄挺只打算成为这片宇宙文明的护航者与引领者,没打算成为文明的导演与保姆。就算他想,也做不到,因为文明从来不是由一个人创造,而是由千千万万的个体在忽明忽暗的岁月里凝结。
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到蓝星之外去做。
末世以来的忙碌也需要他在合适的时候给自己放个长假,好好和自己的红颜们一起享受生活。
屏幕上,滚动的数据突然被暂停,一个视频通话窗口弹了出来。
是28号古老者,祂为了不吓到一般的普通人,特意做了一身乔装打扮。如今的祂,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人类与一棵大白菜的杂交品种,确实不再显得瘆人,但却显得有些滑稽了。
“哥们儿,我们刚刚已经联系上之前为了自保而没有加入星际联盟的星球文明了。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都选择加入了我们的联盟,少部分依然选择不回应,保持隐蔽,还有极小部分文明对宇宙和毁灭有着特别的信仰,他们认为能够陪着宇宙走完这一轮周期,见证全宇宙的绝对零度是一场浪漫而神圣的事情,也是他们最好的归宿。神奇的是,这类文明居然没有一个成员选择脱离母星,继续活下去,做自己文明的传承者。他们只希望我们如果有余力的话,能将他们的文明保存在博物馆里。”
黄挺点点头:“那就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过,28号,你在宇宙里活了那么久,见证了那么多文明,这种文明虽然在理论上少见,但也不至于让你那么惊讶吧?”
28号古老者拍了拍自己幻化成白菜的大腿:“嗐,见过某些事物、知道某些事物存在、知道某些事物存在会有原因,不等于理解。就拿你们蓝星人类来说,你们脑子里想的事情和说出来的事情可以截然相反,但是有些星球的文明成员,他们的思想是透明的,没有语言,直接交换信息,所以从不存在欺诈或善意的谎言。他们能够弄明白人类为什么会这样,但他们是很难设身处地地理解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