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542章 总负责人,不搞任命制,大家抢破头了!

第542章 总负责人,不搞任命制,大家抢破头了!(2 / 2)

“轰!”

这句话,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众人心中激起了千层浪。

样机生产!

这意味着,“龙腾”项目,这个在图纸上、在计算机里、在风洞中存在了许久的神话,终于要从虚拟走向现实,要真正地被锻造成钢铁雄鹰了!

在场的所有人,呼吸都不由自主地急促了半分,眼睛里迸发出难以抑制的激动和兴奋的光芒。

白杨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没有卖关子,直接公布了答案。

“生产地点,选在了沈飞,由601所和他们下属的飞机制造厂,全面负责首架原型机的生产、组装和地面调试工作。”

“沈飞!”

“果然是他们!”

人群中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但很快又平息了下去。

对于这个选择,没有人感到意外。

作为共和国战斗机的摇篮,沈飞的实力和底蕴,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

把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是理所当然,也是众望所归。

白杨抬手,虚按了一下,示意大家安静。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个紧急的任务需要商量解决。”

他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第一,为了确保样机的生产能够百分之百地还原我们的设计意图,避免在制造过程中出现任何技术性的偏差,我们需要从各个课题组中,抽调一部分核心技术骨干,组成一个常驻沈飞的技术指导专家组。”

“第二,”白杨的目光在众人脸上缓缓扫过,加重了语气,“这个专家组,需要一个总负责人。”

“他将全权代表我,代表我们整个研究所,在生产一线,负责所有技术问题的决策、沟通和协调工作。”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绝对的安静。

所有人都明白了。

这是要派“监军”了。

不,比“监军”的责任更加重大。

他们不仅要监督,更要指导,要将那些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超越这个时代的设计图纸,变成现实。

这是一个无比光荣的任务,但同样,也意味着一份无比沉重的责任。

短暂的安静后,坐在白杨左手边,头发花白,戴着一副厚厚的老花镜的空气动力学组组长李天成,率先开口了。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老一辈知识分子特有的严谨。

“所长,您……不亲自过去吗?”

这个问题,问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在他们看来,白杨,是整个项目的灵魂和定海神神针。

如果有他亲自坐镇沈飞,那所有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任何技术上的疑难杂症,到了他手里,都能迎刃而解。

白杨迎着众人期盼的目光,摇了摇头。

“我去不了。”

他耐心地解释道:“项目虽然完成了整体设计,但还有大量的细节问题和子系统研发,没有完全结束。”

“比如飞控系统的冗余备份方案,比如新材料在实际加工工艺中的应力分析。”

“这些都需要我坐镇后方,随时进行数据处理和技术攻关,为你们前方的团队提供最坚实的技术支持。”

他环视众人,继续说道:“更何况,研究所里还有这么多其他的项目在同步进行,也离不开人。所以,这次去沈飞,只能靠你们了。”

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众人虽然有些失望,却也都能理解。

白所长,是整个项目的“总大脑”,确实应该留在指挥部,而不是亲赴前线。

“关于技术指导专家组的人员构成,”白杨继续布置任务:“我要求,每个核心课题组,至少要派出三人。”

“具体派谁,由你们各个组长回去之后,自行商议决定。”

“原则只有一个,必须是技术上最顶尖,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明天上午下班前,把名单交到林慧那里。”

“是!”

在场的组长们齐声应道,声音不大,但整齐划一,透着一股军人般的干练。

白杨点了点头,停顿了片刻,似乎是留给众人消化的时间。

然后,他投下了今天会议的第二颗,也是最重磅的一颗“炸弹”。

“另外,关于这个驻厂专家组的总负责人……”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仿佛能洞穿人心。

“……我决定,不搞任命制。”

“有意向,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这个责任的人,可以主动向我报名。”

“或者,你们也可以在内部进行讨论,投票推举。最终的人选,将由能力和担当来决定!”

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室的空气,仿佛瞬间被点燃了。

如果说,刚才众人心中燃烧的是对项目成功的渴望,那么此刻,这团火焰中,又增添了一丝名为“雄心”和“抱负”的炽热燃料。

在场的所有人,有一个算一个,心脏都开始“怦怦”地加速跳动起来。

负责试验机的生产!

这是何等样的功绩!

项目一旦成功,必将名垂青史。

而作为将图纸变为现实的关键一环,这个驻厂总负责人的名字,也必将在这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占据一个显赫的位置。

这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实实在在的资历,是未来在学术界、在体制内,向上攀登的最坚硬的阶梯!

如果是白杨亲自去,那么在场的所有人,都不会,也不敢有任何其他的想法。

因为白杨的威望和能力,是他们所有人加起来都无法比拟的。

可是现在,白杨明确表示,他去不了。

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样,摆在了他们每一个人的面前!

一瞬间,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原本纯粹的同事关系,似乎掺杂进了一丝竞争的味道。

坐在李天成旁边的结构强度组组长李卫东,一个四十多岁,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中年人,他的腰杆不自觉地挺得更直了,眼神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而在他对面,年轻的飞控组组长王辰,虽然依旧低着头,但那紧紧攥着钢笔,指节都有些发白的手,也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还有其他人,有的目光灼灼,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则在暗中观察着潜在的竞争对手。

一时间,暗流涌动。

白杨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的弧度。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一潭死水的团队,是造不出第四代战斗机的。

只有让所有人都动起来,竞争起来,拿出自己百分之二百的精气神,才能将这个项目的潜力,挖掘到极致。

他站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

“好了,我要说的事情,就这么多。”

“你们可以就在这里讨论,也可以回去之后再商议。”

“总之,明天上午,我不仅要看到专家组的成员名单,还要看到总负责人的最终人选。”

说完,他便转身,干脆利落地朝着会议室门口走去。

“我还有事情要忙,你们继续。”

随着“砰”的一声轻响,会议室的门被关上,白杨的身影消失在了门外。

他一离开,那股压在众人头顶的无形威压也随之消散。

会议室里,持续了十几秒钟的沉默。

这沉默,像是在积蓄着能量。

终于,结构强度组的组长李卫东,这个性格最是直来直去的汉子,第一个打破了沉默。

他将手中的笔记本往桌子中间一推,发出“啪”的一声脆响,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都别藏着掖着了!”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冲劲,“白所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意思很明白,能者上!我老李,第一个表态!”

他站起身,环视众人,朗声道:“这个总负责人的担子,我愿意挑!”

“我们结构强度组,跟生产制造打交道最多,车、钳、铆、焊、铣,哪一道工序我不清楚?”

“到了沈飞,跟那些老师傅沟通,我能说到点子上!”

“而且,我保证,只要是我带队,绝对不会在任何一个结构强度问题上,出现一丝一毫的纰漏!”

李卫东的话,像一块巨石,砸进了本就波涛暗涌的湖面,激起了滔天巨浪。

“老李,你这话说的,好像我们其他人都是外行一样。”

一道略带调侃,却又针锋相对的声音响了起来。

说话的是航电系统组的组长,赵毅。

他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但说出的话却绵里藏针。

“谁都知道,咱们这个‘龙腾’,最大的亮点,最革命性的地方,不在结构,而在航电!”

“一体化、数字化,这才是四代机的核心!”

“你一个搞结构的,能完全搞明白我们航电系统的布线逻辑和抗干扰要求吗?”

“到时候沈飞的师傅问起来,你答不上来,那不是丢咱们整个研究所的脸?”

赵毅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说道:“所以,依我看,这个负责人,必须得懂航电。不才,我赵毅,愿意为项目出一份力。”

“放屁!”

一声粗犷的怒喝,打断了赵毅的话。

动力组的组长,外号“活塞张”的张国栋猛地一拍桌子,他是个脾气火爆的老专家,满脸的络腮胡子,瞪着一双牛眼。

“航电?航电能飞上天吗?飞机的心脏是发动机!”

“咱们的发动机虽然还是在原型验证阶段,但跟机身的匹配,进气道的设计,这些都是生产环节的重中之重!”

“一个细节出了错,就是机毁人亡的大事!你们一个搞结构的,一个搞电路的,谁有我懂发动机?这个负责人,除了我老张,谁来我都不服!”

“张工,话不能这么说……”

“怎么就不能这么说了?”

“我觉得老李说得有道理……”

“赵工的考虑也很周全……”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彻底炸开了锅。

原本安静严肃的学术殿堂,此刻仿佛变成了一个喧闹的菜市场。

各个课题组的负责人们,围绕着这个“总负责人”的位置,展开了寸步不让的激烈争论。

每个人都从自己最擅长的专业领域出发,阐述着自己当选的优势和别人落选的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