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531章 银河一号万亿次超算研发成功了!

第531章 银河一号万亿次超算研发成功了!(2 / 2)

“白所长!您可算来了!”周培明紧紧握住白杨的手,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快!快里面请!我们等您好久了!”

白杨只带了林慧一个人,他没有多说什么客套话,只是回握住周培明的手,眼中充满了赞许和期待:“周老,您们辛苦了!我来得有些晚,让您们久等了。”

“不晚不晚!一点都不晚!”周培明连连摆手,激动地说道,“能等到您来,我们这些苦日子都值了!”

他侧身引路,带着白杨和林慧直接朝着研究所的地下室走去。

地下室的通道显得有些幽深,但两侧的灯光却很明亮。

随着他们越走越深,隐约能听到一种低沉而稳定的嗡鸣声,那是无数精密部件在高速运转时发出的独特声音。

推开一道厚重的防辐射门,眼前豁然开朗。

一个巨大的空间展现在白杨面前。

这里灯火通明,一排排巨大的机柜整齐地排列着,每台机柜上都密密麻麻地闪烁着各种指示灯,散发出幽蓝色的光芒。

无数根粗细不一的电缆如同血管般连接着各个设备,整个机房显得既复杂又充满科技感。

“白所长,欢迎来到银河一号的核心机房!”周培明的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骄傲,他指着眼前这片壮观的景象,激动地介绍道,“这里,就是我们第一台万亿次计算机——银河一号的所在地!所有的核心设备,运算模块,都在这里!”

他走到一台巨大的机柜前,轻轻抚摸着冰冷的金属外壳,仿佛在抚摸自己的孩子。

“我们经过反复测试和验证,运算速度已经稳定达到了万亿次级别!”周培明转向白杨,目光灼灼,“这意味着,它每秒可以执行一万亿次浮点运算!在处理大规模科学计算、天气预报模拟、核物理仿真、基因工程分析等领域,它将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

他开始详细汇报各项数据,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科研人员们无数的心血和突破。

“在稳定性方面,我们进行了长达72小时的连续无故障运行测试,系统各项指标保持稳定,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远超设计预期。”

“在功耗控制上,虽然是万亿次级别的超级计算机,但我们采用了白所长您提供的多项低功耗设计方案,使得其整体能耗比同等性能的国际先进水平降低了近20%。”

“在存储容量方面,银河一号配备了TB级别的超大容量内存,以及PB级别的外存系统,足以应对未来数十年内绝大多数的计算需求……”

周培明滔滔不绝地汇报着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据都像是他亲手雕刻出来的艺术品。

白杨则站在机柜前,认真地听着,目光从那些闪烁的指示灯上,扫过密密麻麻的线路,最终落在周培明那张写满了自豪和疲惫的脸上。

他知道,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是无数次失败后的重新站起,是周培明和他的团队对祖国科技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奉献。

“周老,您们做到了。”白杨轻声开口,语气中充满了由衷的敬意,“这不仅仅是华国计算机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更是整个国家科技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周培明听到白杨的肯定,老眼湿润,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此刻的激动和自豪。

“白所长,接下来,您想亲自操作一下吗?”周培明指着一旁的控制台,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我们可以运行一段您感兴趣的程序,让您亲身体验一下银河一号的强大性能!”

白杨点点头,他当然想亲自体验。

他走到控制台前,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按钮和显示屏,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显示屏上,一个宏伟的蓝图,正在他脑海中徐徐展开。

有了这台万亿次计算机,华国在航空航天、国防科技、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诸多领域的研发速度,都将得到质的飞跃。

他甚至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将这台超级计算机的算力,最大化地应用于第四代战机项目的优化设计,以及未来他执掌中科院后,那些更宏大、更具挑战性的科研项目。

这台机器,将成为他手中最锋利的“剑”,斩断华国科技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好!”白杨的声音沉稳而有力,“那就先来一段模拟计算,比如……模拟一下大型结构件的疲劳寿命吧。就用我们WS-10升级版发动机涡轮叶片的数据。”

周培明和一众科研人员闻言,立刻精神一振。

这正是白杨目前最关心的项目,也是他们最擅长的领域之一。

“没问题!白所长!”周培明立刻指挥着身边的工程师,“小李,把我们之前准备的涡轮叶片疲劳寿命模拟程序调出来,输入白所长提供的参数!”

“是!”一名年轻的工程师立刻坐到控制台前,双手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起来。

很快,显示屏上便出现了复杂的代码和数据流。

白杨站在一旁,看着那些快速滚动的字符,心中对银河一号的性能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这速度,这效率,远超他前世记忆中1979年的任何一台计算机。

这就是系统带来的力量,也是他改变国运的底气。

大约几分钟后,模拟结果便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

详细的疲劳曲线、应力分布图、以及精确到小时的寿命预测,每一个数据都详尽而准确,且计算速度之快,让在场的科研人员都感到惊叹。

白杨仔细审视着这些结果,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有了这样的计算能力,WS-10升级版发动机的研发周期将大大缩短,设计优化也将更加精准。

这无疑是他完成第四代战机项目,并为接管中科院做好准备的又一个强大助力。

“非常棒!周老!”白杨转过身,对周培明竖起了大拇指,“这个结果,比我们之前用普通计算机推算的结果,精度提高了好几个数量级,而且速度快了何止百倍!”

周培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白杨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这只是银河一号的牛刀小试!”周培明激动地说道,“有了它,我们华国的科学研究,将不再受限于计算能力的瓶颈!那些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复杂问题,现在都有了解决的可能!”

白杨点了点头,他深知周培明话语中的分量。

这台万亿次计算机,将彻底改变华国在许多领域的科研格局。

他甚至已经预见到,在未来几年内,华国将凭借这台机器,在国际科技舞台上,发出更加响亮的声音。

“周老,您们为国家立下了不世之功!”白杨再次向周培明和在场的科研人员表达了敬意,“我代表研究所,代表国家,感谢您们!”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未来,随着他逐步掌管中科院,系统将提供更多前沿技术,而银河一号这样的超级计算机,将成为这些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和科研成果的关键。

他已经开始在脑海中勾勒,如何利用这台强大的机器,去推动那些周部长曾提及的基础科学研究,去缩短与国际前沿的差距,甚至实现弯道超车。

这台“银河一号”,无疑是他宏伟蓝图中的一块重要拼图。

在机房里待了许久,白杨又和周培明以及几位核心工程师,就银河一号未来的应用方向和升级潜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建议,包括如何构建更高效的并行计算环境,如何开发更智能的操作系统,以及如何将它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结合起来。

周培明听着白杨的那些超越时代的构想,眼中充满了敬佩。

他知道,白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天才,更是一个拥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者。有这样的人引领,华国的科技事业,未来可期。

直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白杨才在周培明的再三挽留下,离开了计算机研究所。

走出地下机房,冬日的寒风似乎也变得温柔了许多,吹拂在脸上,带着一丝清爽。

坐上回研究所的红旗轿车,白杨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所长,您今天看起来特别高兴。”林慧坐在副驾驶,回头看了白杨一眼,轻声说道。

白杨微微一笑:“是啊,林慧。今天,我们华国在计算机领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是值得所有华国人骄傲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