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四九城的气氛渐渐染上了几分喜庆,大街小巷开始挂起红灯笼,偶尔能听到几声零星的鞭炮声。
然而,对于白杨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来说,这份喜庆只停留在耳边眼底,手头的工作却丝毫没有松懈。
研究所的日常事务堆积如山,各种项目汇报、人员调配、物资采购,都需要他这个所长亲自过问。
每天上午,白杨都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处理那些看似繁琐却又至关重要的行政事务。
他批阅文件,召开短会,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研究所这台庞大的机器能够高效运转。
办公桌上的文件摞得老高,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他总能条理清晰地应对,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到了下午,他的身影便会准时出现在实验室。
第四代战机项目,特别是WS-10升级版发动机的研发,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攻坚阶段。
他会和工程师们一起,围着那些复杂的机械模型和测试设备,讨论每一个参数,分析每一次试验数据。
这天中午,白杨刚处理完上午的最后一份报告,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眉心,拿起桌上的搪瓷杯,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
窗外,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懒洋洋地洒进办公室,给这间略显严肃的房间增添了几分暖意。
他看了看时间,一点刚过,距离下午去实验室还有一点缓冲。
他打算趁着这会儿功夫,小憩片刻,养精蓄锐。
然而,就在他刚靠上椅背,闭上眼睛的瞬间,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那部专门用于内部重要联络的电话——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
铃声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刺耳,也瞬间将白杨的睡意驱散得一干二净。
他眉头微蹙,伸手拿起听筒,声音沉稳:“我是白杨。”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显激动的声音:“白所长!我是计算机研究所的周培明啊!”
白杨心中一动,周培明?
这位老院士平时轻易不会直接给他打电话,除非是计算机项目有了什么重大进展。
他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周老?您有什么事吗?”
“白所长!我们……我们成功了!”周培明的声音几乎是带着哭腔,却又充满了无比的振奋,“万亿次计算机!银河一号!它……它研发成功了!”
“成功了?”这个消息的冲击力,丝毫不亚于周部长告诉他要去中科院时的震撼。
白杨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手中的搪瓷杯差点没拿稳,发出了清脆的碰撞声。
“万亿次计算机?银河一号?”白杨再次确认。
这可是万亿次啊!
在这个时代,甚至放眼全球,这都是一个足以震惊世界的数字!
这意味着华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将一举跨越数十年,直接冲到世界最前沿!
这不仅仅是一台机器,更是国家科技实力的象征,是无数尖端科学研究的基石,是改变国运的又一个里程碑!
电话那头,周培明的声音依然带着浓浓的喜悦,但语气却无比肯定:“千真万确!白所长!我们刚刚完成了最后一次全面测试,所有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甚至还有所超越!运算速度稳定在万亿次级别,各项性能都表现完美!”
听到周培明斩钉截铁的肯定,白杨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狂喜瞬间充斥了他的胸膛。
“好!太好了!”白杨几乎是脱口而出,声音中充满了压抑不住的激动,“周老,您们做到了!您们创造了奇迹!我……我现在就过来!”
他没有丝毫犹豫,万亿次计算机的成功,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随后,林慧推门走了进来。
她手里拿着几份文件,看到白杨站在办公桌前,脸上带着明显的激动之色,不由得愣了一下。
“所长,这些是下午要开会的资料……”林慧轻声说道,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
白杨此刻哪里顾得上什么会议资料,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林慧,语气急促而有力:“林慧!立刻备车!去计算机研究所!”
林慧闻言,黛眉微蹙,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白杨所长平时虽然雷厉风行,但很少有这样不顾一切的急切。
计算机研究所?
难道是出了什么大事?
“好的,所长!”尽管心中疑惑,但林慧的专业素养让她立刻收敛了表情,干脆利落地应道。
白杨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补充了一句:“对了,实验室那边,通知一下,我今天下午就不过去了。所有试验按原计划进行,有任何问题,随时向我汇报。”
林慧点点头,她已经猜到,能让白杨所长放弃下午的实验室工作,去计算机研究所,必然是那边的超级计算机项目有了重大突破。
她应了一声,便转身快步走出办公室,去安排车辆和通知实验室。
很快,一辆黑色的红旗轿车便稳稳地停在了研究所大门口。
白杨披上大衣,在林慧的陪同下,快步走出大楼。
……
与此同时,在四九城另一端的计算机研究所内,气氛则是一片欢腾。
地下机房里,周培明院士和一众科研人员,或互相拥抱,或激动地拍打着彼此的肩膀,脸上都洋溢着难以言喻的狂喜和自豪。
他们中的许多人,头发已经花白,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此刻,这些疲惫都被成功的喜悦冲刷得一干二净。
“同志们!激动归激动,但现在还不是彻底放松的时候!”周培明脸上虽然带着止不住的笑意:“白所长马上就要过来了!这是他亲自推动的项目,我们必须给他一个完美的展示!”
“赶紧的!把所有的设备都检查一遍,数据记录器、显示屏、散热系统……确保万无一失!”
“等下白所要亲自检验我们的成果,一定不要出错!这是我们向国家,向人民交出的答卷,绝对不能有任何瑕疵!”
“是!周老!”
“保证完成任务!”
“我们这就去检查!”
科研人员们齐声应和,语气中充满了干劲。
他们虽然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但对白杨的到来,却也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他们心里都清楚,整个银河一号项目,从最初的设想到最终的实现,白杨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白杨,就没有今天的银河一号。
他不仅是他们的领导,更是他们心目中的“神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约二十分钟后,那辆熟悉的红旗轿车稳稳地停在了计算机研究所的大门口。
周培明院士早早地便站在门口等候。
尽管年过六旬,但此刻他精神矍铄,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当看到白杨从车上下来时,他立刻快步迎了上去,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