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年代:大国崛起从工业开始 > 第463章 全系统万亿次计算的先行验证开始!

第463章 全系统万亿次计算的先行验证开始!(1 / 2)

谁赞成,谁反对?

话音落下,整个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窗外梧桐树叶被风吹动的沙沙声。

刘部长的名头,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轰然压在了每个人的心头。

尤其是“白所长制定的那份”这几个字,更是点明了这份品控手册的最终源头和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周副厂长涨成猪肝色的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了血色,变得煞白。

他嘴唇哆嗦着,刚刚那股倚老卖老的嚣张气焰,像是被戳破的气球,瞬间瘪了下去。

他不是傻子,他能跟新来的常务副厂长叫板,那是厂里的内部矛盾。

可他敢跟四机部的部长叫板吗?

敢质疑白杨亲自定下的标准吗?

他不敢。

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

“我……我……”周副厂长喉结滚动,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刚刚还指着小李鼻子的手,此刻无力地垂了下来,“我……我没意见。我坚决……坚决服从部里的指示。”

他这一服软,旁边那几个跟着起哄的车间主任立刻像是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一个个低下了头,再也不敢言语。

什么“技术革新”,什么“老师傅的经验”,在绝对的权力面前,都成了不合时宜的笑话。

孙建国厂长看着眼前这戏剧性的一幕,心里五味杂陈。

他看了一眼身边这个面容沉静、甚至还带着一丝青涩的年轻人,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叫“势”。

这个小李,背后站着的,是白杨,是刘部长,是整个“小灵通”项目不可阻挡的大势。

他连忙出来打圆场,脸上重新堆起笑容:“误会,都是误会。周厂长也是为了生产嘛,大家都是为了工作。”

“既然部里有了明确指示,那我们肯定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李厂长,你放心,从今天开始,品控手册就是我们厂的最高生产准则!”

“对对对,我们坚决执行!”

“李厂长您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

墙头草们立刻附和起来,会议室的气氛瞬间从剑拔弩张变得一团和气。

小李点了点头,脸上没有丝毫得色。

他只是将那本品控手册往前推了推,平静地说道:“孙厂长,周厂长,各位主任。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搞权力斗争,也不是为了针对谁。”

“我的任务只有一个,保证每一台出厂的‘小灵通’,质量都完美无瑕。”

“白所长说过,质量是1,后面的所有0,都是利润。没有1,一切都是0。”

“从现在开始,我希望大家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如何执行好这本手册上。”

“至于产量下降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工人们的熟练度上来了,产量自然会恢复,甚至会更高。”

“质量提上去了,返工率降下来了,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效率提升。”

他这番话有理有据,不卑不亢,既敲打了众人,又给足了台阶。

孙建国和周同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复杂的情绪。

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他不仅有尚方宝剑,更有自己的思路和手腕。

这场立威之战,以小李的完胜而告终。

……

华光厂的这场风波,对于白杨来说,甚至算不上一件需要他分心去关注的事情。

他的时间和精力,远比华光厂的内部人事重要得多。

日子一天天过去,整个京城似乎都进入了一种高速运转的模式。

“小灵通”的生产线在小李铁腕般的品控管理下,逐渐步入正轨。

初期的产量确实有所回落,引起了一些议论,但随着第一批产品以近乎零故障率的完美品质交付到客户手中,所有的质疑声都烟消云散。

真金不怕火炼。

刘有材不止一次在内部会议上点名表扬华光厂,称其为“国企改革的典范,质量立厂的标兵”。

周同副厂长彻底没了脾气,甚至主动找到小李,探讨如何优化流程以符合品控标准,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也从最初的抵触,变成了敬佩。

他们亲眼看到,严格的品控不仅没有让大家的工作更麻烦,反而因为流程的标准化,减少了大量的重复返工,产品一次性合格率节节攀升,车间的奖金也跟着水涨船高。

人心,就这么一点点被扭转了过来。

而这一切,白杨都没有去过问。

……

时间缓缓流逝了十天。

这天上午,阳光正好。

白杨正在自己位于研究所的办公室里,审阅着几份预研报告。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

推门进来的是他的新助理,一个叫林慧的年轻女孩,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做事干练,条理清晰。

“白所长,计算机研究所的周培明院士到了,说是有要事跟您汇报。”林慧轻声说道。

“请他进来。”白杨放下手中的报告,揉了揉眉心。

片刻之后,周培明在林慧的引导下走了进来。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卡其布中山装,脚上是一双布鞋,手里还抱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

“白所长,冒昧打扰了。”周培明一进来,就主动伸出手。

“周老,您太客气了,快请坐。”白杨连忙起身相迎,亲自给他倒了一杯热茶。

周培明摆了摆手,在沙发上坐下,却没顾得上喝茶。

他直接打开了手中的文件夹,推到白杨面前,开门见山地说:“白所长,时间紧急,我就不跟你客套了。你之前批复的那个《基于‘龙芯二号’的万亿次计算机集群先行验证方案》,我们……遇到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了。”

白杨的眼神瞬间变得专注起来。

“周老,您具体说说。”白杨沉声问道。

周培明扶了扶眼镜,指着文件夹里一张无比复杂的系统架构图,沉重地说道:“问题出在并行计算的调度算法上。”

“按照您的设计,整个集群由超过四千个‘龙芯二号’处理核心构成。在进行小规模数据测试的时候,一切正常。”

“但是一旦进入全系统满负荷模拟,当计算任务的规模超过某个阈值,整个系统的效率就会出现断崖式下跌,节点间的通信延迟会呈指数级增长,数据同步频繁出错,最终导致整个计算任务崩溃。”

他叹了口气,脸上满是疲惫和不甘:“我们组织了所里最顶尖的几个算法小组,熬了七天七夜,尝试了国内外所有主流的调度算法,不管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都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就好像……就好像一条宽阔的八车道高速公路,车一多,就莫名其妙地堵死了,所有的车都动弹不得。我们找不到这个‘堵点’到底在哪。”

白杨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他拿起那份架构图,又翻看了后面十几页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失败的测试日志。

周培明团队的工作做得非常扎实,每一种尝试,每一次失败,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然而,他们的思路,确实如他所料,陷入了一个时代的局限。

大概五分钟后,白杨放下了报告。

周培明紧张地看着他,办公室里安静得只剩下风扇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