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愈发对陈凡的一些想法感兴趣,连连询问之下,陈凡便挑了一些《纪效新书》里面的内容讲给了皇帝听。
《纪效新书》里面很多内容对于解决现在大梁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弘文帝是越听越是心喜,越听越觉得自己点中的这个状元简直太值了。
最后他发出一声感慨道:“让你在翰林院做一词臣实在是屈才了!”
谁知皇帝发完感叹后,陈凡并没有谦逊谢恩,而是沉默了下来。
弘文敏锐的察觉到陈凡情绪上的变化,于是便问道:“怎么?朕的话有什么问题吗?”
陈凡连忙拱手道:“回陛下,臣……确实不想去翰林院。”
弘文闻言一愕,翰林院,这是多少进士打破脑袋都想往里面钻营的地方,你堂堂状元,不呆在翰林院,不呆在这个储相诞生的地方,难道你还想去兵部?
兵部?
也不是不可以。
就刚刚与陈凡交谈中,弘文对陈凡的了解,他去兵部做个员外郎也是足够胜任的。
正好还能帮着主持未来兵制、武举的改革,可谓是人适其位,只是官员从踏足官场到升迁的路径,都是有着一套极为规范的流程的。
一般是不可能违反这个流程。
比如陈凡这个状元,刚刚踏足官场的陈凡,一般都是进入翰林院担任从六品的修撰,这个起点很高,不仅能积攒深厚的政治资历和学识声望,更有机会接进权利核心,锻炼处理机要事务的能力。
如果陈凡官路顺遂的话,一般在翰林院积累个三到十年,期间最好兼任经筵讲官,为皇帝讲学,等到了散馆,就可以晋升了,这时候,陈凡一般可以进入詹事府或者礼部等部门担任要职,如果去了礼部,一般都是正三品起步,若是能担任礼部右侍郎,那更了不得,这已经可以说明,朝廷是在着重的培养陈凡,进入内阁指日可待。
再下一步,若是陈凡在中层京官的任上熬过五到十五年不出什么岔子,人员混得也比较好,也简在帝心,那下一步就是碰到一个机缘直接入阁拜相,获得某殿阁大学士的头衔,直接进入权利中枢。
弘文虽然没有想这么多,但在他心里,现在已经非常认可陈凡的学识,在他看来,陈凡在翰林院干个一两年,然后便找个机会让他担任日讲官,成为他身边的近臣,日日以备咨询。
至于将来,只要陈凡干得好,提拔也是早晚的事。
可若是调到兵部,那就不一样了,在地方官眼中,能进兵部那已经是了不得的好差事,但本着对陈凡负责的态度,兵部未来的上限是有天花板的,所以弘文试探道:“朕能理解你为朕分忧之心,但六部衙门实非状元的好去处,若朕猜的不错,你是想去兵部吧?”
陈凡闻言也是一愣,随即尴尬道:“臣,臣想去地方!”
“什么?”弘文帝惊讶的差点站起来,陈凡,他钦点的状元,京官不做,要去做地方官?
随即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难看道:“怎么?你是觉得朕不是明主?不配你这个状元为朕效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