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潜至五十米深度,开启AIp系统,航速三节。
潜艇内,师万里坐在临时加装的动力监控台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
十六个G500电池模块的实时数据流不断刷新:
电压、电流、温度、内阻、Soc(荷电状态)……所有参数显示正常。
潜艇上的作战人员,也如以往一样做着演训科目,一丝不苟。
这电池组太稳定了。
刘志强通过内部通讯线路说道:感觉有点不真实。
师万里没有回答,只是不断对比着采集的数据。
按照惯例,潜艇的第一个测试项目是常规续航。
计划里,号将以3节的经济航速,在水下连续潜航,全程不使用AIp系统,仅依靠电池供电,以此测试新电池组的极限续航能力。
随着舰长的命令,潜艇内部那台七叶大侧斜螺旋桨开始启动,发出细小的嗡鸣声。
G500电池组开始以八百千瓦的功率稳定输出,推动着三千多吨的钢铁巨兽在深海中滑行。
第一天,一切正常。电池组平缓放电,能量转换效率维持在惊人的98%以上,丝毫不亚于之前的常规电池。
第二、第三天,仍然一切显示正常,但师万里盯着数据图表的双眼愈发谨慎,他现在想要确认一个情况。
在同样的工况下,传统电池的内阻会随放电深度增加而上升5%-8%,导致电池组升温,效率下降。
但数据显示,G500的内阻变化曲线几乎是一条直线,波动很小,从100%Soc到90%Soc,内阻仅仅增加了3%。
师总工,确认过了,数据真实有效。王磊在旁边说道。
屏幕上显示的是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实时监测。
正常情况下,传统电池的谱图上,高频区、中频区和低频区分别对应不同的电化学过程,而G500的谱图只有一个完美的半圆,这意味着它的电荷转移过程达到了非常优秀的状态。
时间流逝,很快来到测试的第七天,这些天,AIp发电系统没有启动过。
即便如此,艇上搭载的电池组电力输出依然没有出现明显的衰减,G500的容量显示还有60%多,电压平台依然稳定。
上浮至潜望镜深度,接收卫星数据。舰长张伟下达了例行命令。
在舵手操作下,潜艇开始排水,缓慢爬升。
升至三十米深度时,声呐室突然传来报告:
舰长,发现不明目标,方位030,距离约十五海里,航速六节!
停止上浮,下潜至三百米,航速提升至八节,保持静默状态前往查探。
经验丰富的张伟冷静下令。
八节航速,这意味着主电机功率要提升到两千五百千瓦,电池放电电流会增大三倍。
常规电池遇到这种大电流放电状态,往往会导致电池组温度急剧上升,内阻增大,甚至有可能触发保护机制导致推进器降功率运行。
注意电池组温度。师万里吩咐道。
报告,温度从22度上升至25.8度,稳定。
电压?
总电压下降0.8%,在允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