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正在办公室内头疼鸭绒服、鹅绒服、薄棉服要怎么才能卖出去呢。
刚从西广省回来的吕凌飞突然走了进来,看着众人那愁眉苦脸的表情一脸纳闷。
“吕凌飞同志?
你怎么回来了?
养殖场那边都完事儿了?”
“嗯嗯,养殖场那边一切准备都做好了。
廖永明同志你尽可以放心。
这不马上要开学了么,我跟村里人都说好后就赶紧回来了。
我已经跟村民们再三嘱咐过了,一定要听王永刚那些人的话,他们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定尽力做到最好。
还有,王永刚那些退役士兵还有他们的媳妇是真了不起。
不管是干活、管理还是说话办事,真是让我和我们村的人不佩服不行。
所以,廖永明同志你就放心吧,养殖场一定能好好发展起来的。
对了,张建军同志和李红梅同志已经回H省了,他们也让我跟你打个招呼。”
“好,辛苦了。”
养殖场交到王永刚、何建军那几个残疾退役士兵手里,廖永明没什么不放心的。
所以他也就没再问吕凌飞更详细的情况。
再说了,眼下让他头疼的事儿还没解决呢。
采购原材料和买房的事儿,他已经都安排下去了,李堃手底下的兄弟还有李大都能负责解决。
大姐夫赵海平也回了香江,去那边好通过电话联系Lda,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估计很快,Lda就要开始到世界各地帮忙注册品牌、申请设计专利了。
而推广服装进行销售的重要任务,就只能廖永明来解决了。
吕凌飞见廖永明跟他说完这几句话就没了下文,他对眼前的情况就更纳闷了。
“徐锦心同学,这是……怎么了?”
吕凌飞突然小声的询问。
正好吕凌飞也是学经济学的,徐锦心干脆把眼下的情况直接跟吕凌飞说了说。
万一吕凌飞有什么好办法呢。
“这……”
听完,吕凌飞也跟着皱起了眉头。
“提前没想好要如何销售吗?”
“好像……没有。”
“那…可…咱们国内的情况与国外不一样啊。
要是在国内卖应该比较好解决吧。
我觉得这鸭绒服、鹅绒服在北方城市一定有销量。
对了,徐锦心同学。
你应该有办法让鸭绒服进百货大楼售卖吧?
如果不考虑去国外卖的话,这鸭绒服、鹅绒服其实完全可以让国内的人受益。
相信只要能进百货大楼,就一定不会愁卖。
而且如果能做到薄利多销的话,是不是累积起来也能有不错的收益?
只要在国内能卖的好,然后参加一次广交会,卖到国外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那些洋商不就可以从服装厂订货,帮服装厂把衣服卖到全世界去了吗?”
吕凌飞觉得自己这循序渐进发展的主意,还是不错的。
“这个想法我也说过,但廖永明同志不同意。”
“为什么?”
“因为廖永明同志说了,他想做高端品牌,如果用这种方式,他的衣服就会变得廉价了。
所以,最好还是能直接卖到国外去,而且还要能一举打响这个品牌。”
“这……可能吗?”
吕凌飞虽然很崇拜廖永明,可对廖永明的这种想法,他还是觉得有点太想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