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搬家(1 / 2)

火力更是不用说了。

甚至跃迁当日常,鉴于某些文明甚至给军舰充能都没法整明白,只要提前签好物资签订协议,我们甚至支持超时空能量输送?

啥至于维修怎么办?

开玩笑,你还想自己修啊,给帝国让帝国帮你修,当然收钱,物资的那种。

我又没签什么售后证明之类的,关爷鸟事?

就算我欠了你,有我枪杆子硬吗?

当然,如果你是我家仆从或者是附庸,那就另说了,你是自家人,装备肯定整点好的,至于现在?

不好意思,自己还没养肥呢,还不带人。

更不要说自家的虫子还喂不饱,虽然很多文明对于欧若拉保持强烈的反对,但是没人敢明面说。

毕竟洛德多次表明了欧若拉是自己的附庸,谁敢搞事?

我把谁的脖子拧下来喂自家虫子!

他们拜访了一个纯粹的硅基生命文明——“晶灵”。

这些奇特的生命体诞生于一个极端富硅、地质活动频繁的星球。

在亿万年的雷电轰击、地热催化和某种未知的量子效应共同作用下。

一块内部天然形成了复杂能量回路结构的硅晶岩偶然被“激活”,开始了自我复制和演化,最终形成了覆盖全球的集体意识网络和可以自由组合、移动的晶体身躯。

他们的母星环境恶劣,改造才刚刚起步,连最近的卫星都还没建立起永久性的殖民前哨。

整体的科技水平相对原始,主要依靠对晶体能量和地质力量的精妙运用。

但他们对于帝国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近乎天真,也许是没有见证过宇宙黑暗,也许是别的,但是也无所谓了。

最起码这个文明还挺有意思的,说不定以后这玩意还能变成帝国的附庸。

毕竟这个文明从各个程度上来看,似乎对于帝国都有着……崇敬?

或者是向往,反正洛德找不着什么词来描述了这种文明。

帝国的车轮,在洛德“恨不得给每个使徒屁股后面点个推进器”的疯狂督促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隆隆向前。

那架势活像是赶着去投胎,又像是怕去晚了宇宙超市的打折资源会被抢光。

他本人则活脱脱一个精力过剩的星际街溜子,带着被他私下称为“首席背锅侠兼外交实习生”的海拉,在各个已知的、尚存文明的星域间上蹿下跳。

所谓的“帝国特产”,目前主要就是那些威力过剩、风格粗犷得像是能把星球当核桃砸的军火。

而“洛德式”外交风格,更是简单直接到令人发指——通常是先展示肌肉比如让一艘“游骑兵级”在对方母星轨道上表演个“小行星消失术”。

然后开始连哄带吓,把“合作共赢”的理念主要是我赢,你看着办像灌水泥一样强行灌进对方脑子里。

效果嘛,褒贬不一。

有些文明被这种土匪做派气得跳脚,但又慑于帝国舰队的武力,只能一边骂娘一边签下不平等条约;

也有些比较务实的,在确认帝国暂时没有直接吞并的意图后,反而觉得这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交货就挨揍”的交易方式更省心。

一时间,洛德和他的帝国在这片星域的文明圈里,算是彻底“臭名昭着”了。

虽然这名声里混杂着敬畏、恐惧、以及大量的“这他妈哪儿来的星际该溜子”的吐槽。

就在洛德在外头“招摇撞骗”的同时,老家基地的扩建更是进入了近乎癫狂的状态,卷得像是期末前的大学生宿舍。

原本的星港区域早已被一次次拓展、覆盖。

如今望去,只见一片由无数金属骨架、能量导管和闪烁的指示灯构成的、庞大到令人目眩的工业奇观,密集程度堪比蚂蚁窝。

一座座被称为“建造矩阵”的超级工厂拔地而起,它们不再是单一功能的船坞,而是高度集成化的生产巨兽。

从吞进矿石到吐出战舰,一条龙服务,效率高得让洛德都想给它们颁个“星际劳模”奖章。

这些建造矩阵如同拥有生命的金属蜂巢,分工明确,协同无间。

专门生产“黎明级”驱逐舰的矩阵群,如同高效运转的精密仪器,每天都有数艘线条锐利、闪烁着幽蓝色能量纹路的新舰下线。

它们配备的新型脉冲激光阵列和快速鱼雷发射管,让它们在未来的战场上注定成为致命的猎犬。

而负责“幽灵级”巡洋舰的矩阵,则笼罩在一片相对静谧的氛围中,连工质排放都显得格外小心,仿佛生怕打扰了这些隐形刺客的“美容觉”。

这些专精于隐形与电子战的家伙,舰体表面覆盖着特殊的吸波与能量偏转涂层。

其搭载的“相位干扰器”能在小范围内制造传感器黑洞,是未来撕开敌人防线的利器。

“游骑兵级”战列巡洋舰的建造区则是火花四溅,热闹得像过年。

重型吊臂来回穿梭,将一块块厚实的复合装甲板铆接在强大的骨架上。

它们继承了“千岩级”的皮实耐操,却拥有了更快的速度和更凶猛的火力。

是舰队当之无愧的中坚与突击拳头,洛德看它们的眼神就像看自家养的大狗,既可靠又凶猛。

然而,最引人注目,也最耗费资源的,是那片被划为禁区、由整整三个超级建造矩阵环绕服务的区域。

此刻,伴随着一阵低沉而威严的能量嗡鸣,一个真正的庞然大物,正缓缓挣脱建造支架的束缚。

将其狰狞而伟岸的身姿展现在虚空之中——“无畏级”战列舰!

长达三十公里的舰身,宛如一座移动的钢铁山脉,冰冷的金属外壳在恒星光线下反射着幽冷的光泽。

舰体表面,密密麻麻布设着大小不一的炮塔、导弹垂直发射井以及点防御激光阵列,武装得像个刺猬成精。

而舰首那门标志性的、口径夸张到足以轻松吞没一栋摩天大楼的“行星碎裂炮”。

即便处于静默待机状态,其散发出的无形压迫感,也足以让任何目睹者小腿肚子转筋。

这是帝国目前科技与工业力量的巅峰体现,是真正意义上能够主宰一场星系级战役的星河主力战舰!

洛德看着它,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恨不得立刻开着它去找个不开眼的虫子窝试试炮。

帝国的军队,正以每天数艘各型舰船的速度,如同滚雪球般疯狂膨胀。

冰冷的钢铁洪流在星海中无声地集结、演练,那森然的阵列本身就是一种无声而强大的宣言:“老子很忙,别惹我。”

然而,就在这看似一片大好的形势背后,隐患已然浮现,像是一个隐形的财政赤字。

这片被洛德选为初始基地的星域,其“营养”快要被高速扩张的帝国这头饕餮吸干了。

欧若拉通过精神链接,向远在异星搞外交(吓唬人)的洛德传递了一个清晰而紧迫的信息。

她所在的、那块由虫群改造、承载着她母巢意识的“活体大陆”,其周边的物质资源已经濒临枯竭。

原本星系内的几颗行星,早在虫群肆虐时期就被啃噬得千疮百孔,地表资源消耗殆尽。

而帝国这段时间为了支撑暴兵进行的疯狂开采,更是如同刮地三尺,将星球内部仅存的高价值矿物几乎挖掘一空。

如今,放眼整个星系,除了中央那颗还在持续燃烧、提供着基础光热的恒星

几乎只剩下被掏空的行星空壳和漂浮的碎石带了,穷得连虫子路过都得含着眼泪扔下两斤矿物质。

诚然,依靠已经成熟的质能转换技术,可以直接从恒星那磅礴的能量中提取物质,支撑基地的基本运行和舰船的维护。

但这个过程效率相对低下,能耗巨大,重点在于,建造大规模的转换设施,也需要基础物资啊。

对于眼下如同饕餮般急需海量资源支撑舰队进一步爆炸式扩张的帝国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绝非可持续的良策。

这就好比想靠滴滴打车的收入去手搓核弹,不是不行,是有点想屁吃。

“搬家。”洛德在收到信息的当天,就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地做出了这个重大决定,果断得像是扔掉一个吃空了的零食袋。

他不是那种会被眼前繁荣蒙蔽双眼的人,资源的警报在他这里拥有最高优先级。

但这次搬家,非同小可。

不是建立几个前哨站或者分基地,而是要将整个帝国的核心。

包括主要工业设施、指挥中枢、以及最重要的,欧若拉那与地质结构紧密纠缠的母巢大陆整体迁移。

这难度堪比让一个社恐当众表演托马斯全旋。

目标很明确:寻找一个物质丰度更高、环境相对稳定。

至少虫子没那么密集的新星系,在那里打造一个真正的、固若金汤的、足以支撑帝国未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的核心要塞。

简称,找个风水宝地重新盖别墅。

问题在于如何实现这次史无前例的大迁徙。

欧若拉的母巢大陆体积庞大到堪比小型行星,其生物基质与下方星球的地壳、甚至地幔层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能量和物质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