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在庄重的音乐声中,蒲先生、梅姐夫与尼古拉等人共同走向纪念碑前的花台。三人分别放下由白玫瑰、蓝鸢尾与红石竹组成的花圈,寓意纯洁、智慧与坚韧。花瓣飘落时,突然被上升气流卷入陨坑深处,引发记者群中一阵低语。
值得注意的是,尼古拉乘坐轮椅,左臂固定着金属支架,腹部绷带下隐约可见缝合痕迹。他的出现代表着为本次行动而付出的所有人,所以等尼古拉自己滚动着轮子向前时,全场自发响起掌声。那张略显苍白却无比坚毅的脸庞,成为了“不屈意志”的具象化身。
当主持人宣布由尼古拉发表演讲时,整个场地陷入一片寂静。尼古拉缓缓调整麦克风高度,声音虽因伤势略显沙哑,却字字铿锵:
“十年前,我们以为自己只是地球上的普通人。但等我接触到俄国航天发动机的那一刻,我看到航天的魅力,也许有一天我可以成立一家民营航天公司。
九年前,当我站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看到那个锈迹斑斑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我的内心先是喜悦,接着是悲伤。喜悦的是,我终于知道我们俄国曾经的航天实力有多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第一位人类宇航员‘加加林’先生,到自己面前的这颗庞然大物。
我才明白吗,原来我们的航天实力也不比阿美莉卡弱。但在仔细看到那锈迹斑斑的航天飞行器之后,我的内心开始悲伤,为什么它只能静静地躺在这里,为什么不能像阿美莉卡航天飞行器一样,拥有更多的历史成就。
于是我向着身边的普希金问道,它还可以飞吗?或许我们可以再给它一次机会,这也是我们俄国的机会。于是我花费了巨额资金,投入到航天的事业中去。
因为我希望有一天,可以实现我小时候抬头仰望星空的梦想。众所周知,航天的成本居高不下,这不利于我们人类文明发展,所以我们想到了航天飞机的那颗阻拦伞,为什么不可以重复利用呢!
但实际上我的想法太过单纯和天真,于是航天专家普希金告诉我‘老板你的想法太过单一,为什么胆子不能再大一点呢?比如可回收火箭技术,首先做到火箭的一级助推器回收任务。’
于是我们在火箭可回收技术上,狂奔!等待我们停下脚步的时候,才发现身后并没有出现追赶者,但每次的成功都在告诉我们,这条路距离我们‘登月、登火星’的科技距离更进一步。
所以正如你们看到的那样,俄国宇宙深空探索公司从小小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世界最大强大的航天公司,没有之一。于是我们决定,我人类再做点什么。
八年前,经过我们翻遍历史资料后,发现当下我们地球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来自小行星以及大型陨石的袭击。我们向联合锅提交一份关于地球小行星防御计划,不过这份文件和倡议最终石沉大海。
(本书内容纯属架空历史,不要过分解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