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点了点头,今天发生的这些事情,都在主公的筹划之中。
他们两个很好奇,主公远在千里之外,是如何精准筹划这些事的?
可能这就是主公的神奇之处吧!
二人正聊着,宫里来人了,说是皇上召见。
海瑞与包拯二人对视一眼,知道是什么原因。
肯定是今天朝堂上的事。
进入宫内,李世民倒也没和他们说太多政务问题。
基本上都是在鼓励安慰,让他们二人放下心来,江南道叛乱的事情跟他们没有关系。
安慰完之后,又对他们二人进行了一番钱财赏赐。
“好了,今天召你们来也没什么事。你们也是立了功的,过段时间,朕会对你们进行正式封赏,下去吧。”李世民摆了摆手。
海瑞和包拯二人退了下去。
……
李恪带着队伍进入了标州,如今标州各地的发展势头很猛,比之前繁华了不少。
沿途官员们纷纷前来迎接,李恪并未拒绝,全部接见,正好趁此机会了解标州各地的政务情况。
之前荀彧在标州待了一段时间,对这里的官场进行了一番严厉整治,很多贪官、无能官员都被撤职,提拔有能力的官员。
再后来,荀彧做了个州的政务总管,对官员选拔监控更加严格,清理了一大批蛀虫。
如今,李恪掌控范围内的官场风气还是很好的,可以说得上吏治清明。
“荀彧大人果然是有能耐呀!我之前也去过很多地方,见过不少官员,都是有能力敢想敢干的人!”
许褚面带微笑的说道。
“这些官员跟朝廷那边的官员相比,不知道好了多少。”
姚广孝微微一笑,道:“荀彧大人的政务能力是顶尖的,之前他去长安城,与朝廷各大官员交往甚密,就连皇上也对他赞叹有加,甚至想要把他强行留下。”
众人边走边聊,赞叹荀彧的能耐。
不过大家也知道荀彧能够做得这么好,一方面是主公的全力支持与信任,另一方面,也是主公制定了正确的大局方针。
若没有主公统率全局,荀彧能力再强,也做不到这一点。
“哈利德,你们阿拉伯的官员与我大唐官员相比,有何区别?”李恪目光看向了阿拉伯使者。
“秦王殿下,我们阿拉伯官员与大唐官员的区别还是挺大的,
首先就是选拔方面,不如大唐的科举制度,我们主要任命亲信、贵族等等。
如果不是亲信或者贵族,哪怕能力再强,也无法担任要职。”
哈利德认真的讲述了起来。
“其次就是我们阿拉伯是政教合一……”
李恪静静的听着,哈利德不愧是皇室成员,对国家情况了解的很清楚。
“既然你觉得我大唐的制度较好,那你愿不愿意学习我们的制度呢?”李恪看着哈利德问道。
哈利德愣住,眼神中露出震惊之色。
秦王让他学习大唐制度?
这可不是小事呀。
大唐制度虽然好,但不是别的国家想学就能去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