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 引天雷(2 / 2)

公燕子立刻抓住机会,小心翼翼地用喙替她梳理被雨打湿的背羽,动作轻柔得不像话。

屋檐下,罗浩嘴角抽了抽:“……这公燕子,还挺会哄。陈勇,跟你学的?“

齐道长哼了一声:“每次窝塌了都这样,没出息。“但老道长的眼里,分明带着点笑意。

“我?去哄人?”陈勇鄙夷的瞥了罗浩一眼。

罗浩见陈勇要装逼,便不再说这个话题,而是问齐道长。

“齐道长,您这是?”

“这俩不会搭窝,我给它们做个窝,省的总是吵架。”

齐道长一边看着徒弟们帮燕子搭窝,一边慢悠悠地说道:“老话说得好,燕子不入恶人家,这俩小家伙既然年年都来我这破道观搭窝,说明贫道这儿还算清净。“

他语气里带着几分自得:“你看它们挑地方——得是屋檐下,要遮风挡雨,还得离人近,但又不能太近。燕子精着呢,谁家不和气,谁家爱吵闹,它们门儿清,根本不会在那儿落脚。“

老道长抬头瞥了眼那对燕子,哼了一声:“就是这俩太笨,搭的窝总塌。按老辈人的说法,燕子窝要是自己塌了,那是主家要倒霉。可它们这纯粹是手艺不精,害得香客们总疑神疑鬼,贫道还得帮着解释。“

他嘿嘿笑了笑:“所以啊,我干脆给它们做个现成的。反正‘燕子来,好运到’,管它是自己搭的还是现成的,能留在观里就是好事。“

说着,齐道长突然压低声音:“我听我师父说,解放前山下李财主非要请燕子去他家,结果你猜怎么着?那对燕子在他家房梁上转了三圈,连根草都没叼就飞走了。没过半年,李财主就惹上了官司。“

他意味深长地捋了捋胡子,装作出世高人一般淡淡说道,“这鸟儿啊,比人明白。“

要不是知道齐道长的为人,罗浩还就信了。

“老齐,走走走,去看看后山的引雷。”陈勇食指大动。

“陈家小哥,你说天雷能引么。”齐道长有些疑虑。

“能!”陈勇像是渣男一样给了齐道长一个肯定的答复。

几人来到后山,罗浩很是好奇,这玩意要是能变成真的,具体有什么用处罗浩说不上来,但光是想一想就觉得用处很多。

但引雷的位置却不在后山,齐道长上了小电驴。

“去哪?”

“山里面有个极阴之地。”陈勇解释道,“传说是大能镇压了什么邪祟。”

“别扯淡,说正经事。”罗浩道。

满天大雨,罗浩的情绪非但不潮湿,反而有点燥。

“山里面有一片地不断被雷劈,具体的可能性有很多,可以科学解释。”陈勇用人话说道。

“突出地形:山峰、悬崖、孤立高地等地势较高的区域,更容易成为雷电的优先击打目标。雷电倾向于选择最短路径放电,而高处物体距离云层更近,电场强度更大。

山谷风系统:山区白天受热不均,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对流云,增加雷暴概率。若该地恰好处于气流交汇处,雷暴活动会更频繁。”

耿博士解释道。

“耿博士,你感觉是什么情况?”罗浩问。

“我觉得那片地的地下存在金属矿,比如铁矿、铜矿,或高盐分地下水,土壤电阻率较低,雷电更易被吸引到那里。

再有就是岩石类型差异,花岗岩等坚硬岩石电阻率高,而黏土或富含矿物质的土壤电阻率低,雷电倾向于沿低阻路径泄放。”

“哦。”罗浩点点头。

“那片山地方圆几公里光秃秃的,都是千百年被雷电劈出来的。”陈勇道。

罗浩仔细琢磨,还别说,真有点天劫的味道。

只不过耿博士已经给了解释,这玩意可以用科学理论说明白。

几人冒雨骑着小电驴来到伏牛山后山的悬崖平台上。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特殊的金属腥味——那是暴雨来临前空气中游离的臭氧分子。

厚重的雷暴云在头顶翻涌,云底呈现出诡异的铅灰色,偶尔闪过几道暗紫色的电光。

举目眺望,远处是光秃秃的山,就像陈勇说的那样,方圆几公里之内连绿草都没有,一派荒凉景色。

山顶有一座三米高的金属塔,塔身通体由特种钢打造,表面布满细密的防氧化纹路。

塔顶尖锐的接闪器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冷光,八根拇指粗的铜缆呈放射状延伸,深深扎入湿润的山岩中。这些铜缆每隔半米就用陶瓷绝缘子固定,在雨水中闪着暗橙色的光泽。

塔基旁停着一架造型怪异的六旋翼无人机,机身明显比民用机型大了一圈。

它的骨架采用军用级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喷涂着特殊的导电涂层,在雷光映照下泛出奇特的深蓝色反光。

罗浩注意到无人机的机腹下悬挂的装置——一枚长约40厘米的微型火箭弹,弹体覆盖着耐高温陶瓷外壳,尾部缠绕着比发丝还细的镀银铜丝,这些金属丝被精密地卷在一个微型线轴上。

“它?”罗浩问道。

“嗯,正常引雷都用火箭,但火箭可控性不大,无人机更好一些。”耿博士道,“这次属于试验……要不是有陈医生感兴趣,我还真找不到合适的做试验的地方。”

的确,这俩人算是默契,一个的研究课题如此危险,另外一个心心念念的都是以后要渡劫的破事。

其实罗浩心里并不相信陈勇真的要渡劫,但只要不会引起森林大火,他愿意闹就闹呗,无所谓的。

耿博士蹲在设备箱旁,正在检查最后的参数。

他手指划过平板电脑,屏幕上跳动着实时的大气电场数据。“电场强度已经突破15kV/了,“

耿博士抬头看了眼阴沉的天色,“云底电势差足够引发一次人工引雷。“

很快,条件达成。

远程操控下,无人机突然发出轻微的嗡鸣,六个经过防水处理的碳纤维螺旋桨同时启动,在潮湿的空气中搅出细密的水雾。

机身两侧的LED指示灯由绿转红,提示系统已经完成自检。火箭弹尾部的安全栓自动弹开,露出里面精密的点火装置。

齐道长捋了捋被山风吹乱的白须,眯眼望向翻滚的云层:“天时已至。“

他的道袍下摆被强风掀起,露出深处传来一声沉闷的雷鸣,仿佛在回应他的召唤。

伏牛山后山的空气仿佛凝固。

耿博士的指尖悬在控制面板上方,电子蜂鸣器发出急促的“滴滴“声,大气电场仪的读数已经突破临界值。

他的拇指重重按下红色按钮。

远处无人机腹部的微型火箭弹瞬间点燃,尾部喷出炽白的等离子焰流。

0.2毫米的镀银铜丝从线轴飞速抽离,在雨中拉出一道银亮的细线。火箭弹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刺向云层,身后拖曳的铜丝在强风中微微震颤,像一根通往天国的蛛丝。

在三百米高空处,异变陡生。

铜丝顶端突然迸发出妖异的紫光,无数游离电子在强电场中疯狂跃迁。

罗浩眯起眼睛仔细看,细碎的银蛇看起来是那么的招摇。

虽然和陈勇说的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没什么关系,但罗浩想到了更多种可能。

这条人造通道如同打开了一道闸门——云层中积蓄的负电荷洪流轰然倾泻,沿着铜丝构建的“阶梯“奔腾而下。

与此同时,金属塔尖激发的上行正先导如银蛇般昂首迎击,两股能量在距地面约150米处轰然相撞。

天地顿时为之一白。

那道闪电比自然形成的更加笔直、更加暴烈。

刺目的蓝白色电浆柱贯通天地,铜丝在万度高温中瞬间汽化,化作一团膨胀的金属等离子体。

雷声不是常见的轰隆声,而是像万吨锻锤砸在钢板上般的爆响,震得人五脏六腑都在颤抖。

金属塔在命中瞬间亮得无法直视,塔身的防氧化涂层噼啪剥落。

八根接地铜缆变成了八条发光的火龙,表面跳跃着诡异的蓝色电晕。塔基周围的泥土突然隆起,数十条蚯蚓状的放电痕迹在地表炸开——那是逃逸电流在寻找更低阻的路径。

耿博士的防护镜自动调暗,依然被强光刺得流泪。他面前的监测屏幕疯狂闪烁:

【峰值电流:32.7kA】

【回击时长:73μs】

【核心温度:29700K】

空气中弥漫着古怪的味道——臭氧的腥涩混着电离氮气的金属味,还有泥土被电解产生的焦糊味。

无人机残骸冒着青烟坠落在二十米外,碳纤维骨架居然保持完整,只是所有电子元件都已熔成一团。

“漂亮!“陈勇从掩体后探出头,手里高速摄像机的散热风扇正在狂转,“耿博士,拍到了梯级先导分形发展的全过程!“

齐道长却盯着仍在发红的金属塔,陈勇喜笑颜开,“罗浩,你仔细看,还有二次放电!“

果然,塔身突然又迸出几道电弧,像不甘熄灭的余火。

耿博士擦了擦镜片上的雨水,读数仪显示这次引雷释放了相当于120公斤TNT的能量。

他望向道观的方向——整片山林的阴影都在方才的闪光中烙在了视网膜上,此刻那些影子正随着视觉暂留缓缓消退。

“哦?看起来还真像回事诶。”罗浩道,“再有千八百次试验,应该就可以做到你说的规定时间,规定地点。”

陈勇像是没有听出罗浩言语中的讥讽,仰天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