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隆万盛世 > 第1504章 1594南洋粮食

第1504章 1594南洋粮食(2 / 2)

按照刘守有紧急从北镇抚司案牍里翻出关于蒙古此次受灾的情况,特别是几个漠北部族的人口数据,内阁已经大致推算出需要拨付的粮食,估计在七八万石之间。

锦衣卫的数据,只是推算,根据商人和漠北部族交易食盐、茶叶的数量推算的人口。

未必精准,但误差应该不大。

当然,还有天气,如果入春的时间也延迟,需要的粮食或许还会追加几千到上万石。

好在账面上,通州仓存粮足够,这些年漕粮通过运河和海运,从未拖欠,通州仓连续两三年,粮库都已经装得满满的,这也是内阁敢做出这个决定的支持。

通州仓存粮如果无错的话,足够支持京城两三年的粮食。

不过魏广德是知道后世粮库硕鼠之事,而且朝中还有海瑞,在南京都察院任上不过一年多,他已经清查多个江南重要粮库,处理了一批人。

海瑞把江南的情况上奏,也希望京城派人清查通州等几个北地重要粮仓。

这次,魏广德顺势就把事儿提出来,让户部一并做了。

当然,这次是让户部自己查,并没有让都察院御史随行。

不过张学颜也听出他话里的意思,自己发现就内部处理,把损失收回来就算完。

翻过年,都察院肯定要对通州和临清等重要仓库进行清点的,那时候一旦发现仓库的问题,那肯定就是大事儿了。

这也是张学颜从内阁出来,急匆匆赶回衙门召见下属的原因。

“明年,北地几个朝廷掌控的重要仓库,都察院都会派专使清点,所以这次通州那边要打起精神来,好好盘查库房,绝对不准徇私舞弊。

发现问题,就立即督办,把亏空补上,别抱侥幸心理。

到时候都察院真查出什么来,别怪我没提前打招呼。”

张学颜把话说透,其实也是有意把消息散布出去,让户部各清吏司知道。

有了提醒,他们自然知道该如何做,那些地方有亏空,这帮人门清的很,甚至比他这个尚书还清楚。

话说到这里,带队的员外郎和几个主事自然知道事情严重性,都纷纷点头。

本来还想着打酱油走过场,现在看来是不行了。

等人离开值房,张学颜才一屁股坐回椅子上。

明朝库管方面的事儿,要说没点猫腻,狗都不信。

可他知道归知道,也没办法事事亲力亲为,很多时候也只能装糊涂。

不过前提就是,朝廷不清查。

一旦要盘库,他领导责任自然推卸不掉,但

到了这个层级,白的黑的灰的,他都已经记不清了,但是真要严查,别说户部,就是最清水的礼部,一样会被查出许多狗屁倒灶的事儿出来。

都是朝廷不管,所以大家才会肆无忌惮。

不过这次,魏广德在内阁明说明年打算全面盘库,摸清大明的家底儿。

这话是当着张四维和申时行的面说的,意思不言而喻,都是提醒他们给各自线上的人打招呼。

可见,魏阁老这次要玩真的。

盘库,其实不止是魏广德的打算,张居正当初就有这个计划。

只不过清丈的事儿太大,所以被推迟。

而推迟到最后,张居正不行了,只能把事儿交给魏广德来办。

这也是得罪人的活儿,但不做又不行,家底儿都不清楚,后面还做什么?

何况,魏广德现在是真打算在北地大规模建立粮库,储备大批粮食,最重要的还要在南洋建立更加庞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应对越来越严峻的气候。

说实话,应对明末小冰河期,魏广德琢磨了许久才得出结论。

不走出去,是没希望的。

大明已经开海,这个时候向外扩张,特别是把南洋打造成大明的后花园,是大明度过这个生死局的重要一环。

不通过南洋输入粮食,单靠大明自己扛,就算调集南方粮食补充北地不足,结果未必会多好,这会在大明南北导致粮食供应紧张,粮价上涨。

虽然大明各地兴建了许多工坊,许多百姓已经进入工坊成为匠人,收入有所提高,但是大明整体对这种极端天气的抵御能力依旧很弱。

能够撑两三年,甚至三五年,但是绝对撑不过未来连续十几年的极端恶劣天气。

只有建立从南洋通往大明的粮食运输线,才能在关键时刻大规模征集南洋粮食救急。

这点,魏广德并没有和任何人说。

而张科在回到兵部以后,也马上让书吏向南海水师发出去一道文书,让他们尽快从南洋筹集十万石粮食,并组织海船北运天津。

十万石粮食其实不多,相对于每年近四百万石的漕粮来说。

不过,张科隐约察觉到魏广德有意长期从南洋输入粮食的意图,因为在他离开时,魏广德和他说了一句话,“南海水师粮草皆出自南洋,且粮价颇低,可适当安排补充通州仓。”

从江南各府征集的漕粮交运,其实颇费功夫,如果能够在南洋大批量采购,直接装船往天津送,无疑会大幅减少江南对百姓的徭役。

同时粮食更多的留在本地,也能抑制地方粮价。

江南许多农民已经从种地改为做工,未来会不会因此影响农业,张科并不知道,但是在他们小圈子聚会的时候,劳堪就曾经提出来过。

他家的铺子,现在召集的工人已经数倍于当初,一部分是失地农民,还有些则是直接放弃租种土地的农户。

当然,他们不种,不代表地就荒了,总有人愿意接过来。

但是种地和做工的收入差,劳堪其实已经看出来了。

其实,这也是明初建国时,朱元璋打击商业的原因,他就是担心商业发展会侵占农业人口,影响到农业生产。

在明朝恢复期,农业才是国朝稳定的根本。

而当时魏广德的反应是颇不以为然,不觉得是什么大事儿,当时就提到南海水师只从浙江少量获得粮食,其余大部分都采购南洋事例。

在南洋采购粮食,南海水师算账后发现居然省钱了。

虽然不多。(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