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府兵制的没落,中原大地又一百二十年不闻战事,地方守兵的实力素质极低。
相反边军的战斗力又尤为强悍,对比鲜明。
郭子仪的原定计划是全歼所有敌人,最后发现双方的战斗素质不在一个档次。
强行全歼,对于自身损耗太大。不利于接下来的防守
郭子仪的军事谋略何等了得
这一仗没结束,已经考虑接下来的防御战了。
不得已郭子仪改变了打发,采用的斩首战术,强行斩杀张庆宗,摧垮敌人的斗志。
以常山郡现在拥有的力量,郭子仪很清楚,只能守住一时,后续的援兵必须尽快抵达。
李祎长身而起,戳了戳手,写了一封回信。
他正准备入朝,却听得李亨求见的消息。
李祎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将他请了进来。
尽管李祎不是很喜欢这个忠王,但他终究是李隆基的儿子,是李琰信任的长兄。
“见过忠王”
李亨笑道:“叔叔不必多礼,某此来是替陛下问问东北战事的,陛下对此很是挂心。”
李祎略一犹豫,以李亨的身份地位是无权过问军事上的事情的,但是他替李琰这个皇帝来问,也不能不说,道:“一切还在掌控之中,郭子仪有大将之才,短期内护住常山郡并无问题。某打算亲自领兵支援,忠王放心,某这就入朝告之陛下。有某在,张康不过是跳梁小丑,蹦跶不起来。”
李亨深知自己这位叔叔身怀的军略,忙道:“不妥,叔叔切勿忘记父皇的重托。张康是跳梁小丑,不值得叔叔亲往,让杜相、王相一并出征即好,那时京畿军务皆在叔叔一人之手。这军事要务,在自家人手中,才能安心。”
风雨会京师第四十五章问三语
李祎听到李亨的话,双目带着些许温怒的看着面前这个青年。
李亨自是感受到那双眼睛透着的不满,可到了这一步,自己亦别无选择。
这是自己唯一的机会,错过了意味着自己这一辈子都将碌碌无为的渡过余生。
与其这样,还不如赌上一赌。
面对自己这个叔叔,李亨毫无畏惧的说道:“叔父,汉朝大奸臣王莽,在反心未露之前,他为天下百姓称为圣人,可最后排除异己的是他,代汉而立的也是他。在下并非怀疑武威郡王的忠心,但是此役过后,武威郡王若得胜,功劳之巨,将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父皇为人所害,去世的早。陛下根基尚浅,无法服众。届时满朝文武以武威郡王一人马首是瞻,谁能保证他不起反心谁能保证陛下在日后能独当一面的时候,他舍得交还手中的权力”
他一副呕心沥血,语重心长的说道:“父皇英明神武,眼界超凡,便是看破这点,才以叔叔同为辅政大臣用来牵制武威郡王。从目前来看,成效并不显著。武威郡王威望之重,并非叔叔能够相比的。现今却是天赐良机,武威郡王远征西疆,远离庙堂。而今庙堂上政务以宋璟、张九龄、李相为先,军务以叔叔,王晙、杜暹为主。叔叔暂且插手不了政务,由军务方入手,最是适合。王晙、杜暹是武威郡王的人,他们显然不会坐视叔叔夺权,索性将他们调离出去,如此方便行事。只要叔叔紧握京畿军务兵权,届时就算武威郡王得胜回来,也不敢轻举妄动。有叔叔钳制着,才能避免危局的发生。”
李祎深深的看着李亨,道:“也许忠王的顾虑是对的,但我李祎干不出此等之事。武威郡王对我大唐赤胆忠心,所行之事,堂堂正正。他明知我的存在是陛下为了掣肘于他,他却毫不在意,反而让王晙、杜暹全力配合,此等心胸气魄让人敬服。”
“若真如忠王所言,武威郡王日后有异,我李祎当仁不让与之势不两立。”
“可现今武威郡王为我大唐江山在万里之外,与强敌拼死拼活。忠王却要我在后方对他施阴谋算计,行鬼谋之事,拖他后腿,我李祎堂堂七尺男儿,不屑做来。”
“某今日问忠王三语:武威郡王执掌朝政多时,可有一点僭越之举武威郡王真有异心,他会这般轻易的离开长安,留下这么大的空子强敌来袭,武威郡王此次西去御敌,可有向朝廷征调一兵一卒,来增加自己的实力”
“武威郡王在前线为国效死,我等无力支援也就罢了,还在背后倒弄是非,就不怕寒天下人之心嘛”
“武威郡王是外姓臣子,面对家国有难,尚且能抛下一切利益得失,前去御敌。我李祎身为李家后人,皇室宗亲,岂能例外”
“忠王无需多言,某意已决,此番不平叛乱,誓不回朝”
一字一句,李祎用那刚毅无畏的表情,清晰有力的吐露而出。
声音不大,却如警钟长鸣,钟声震耳,回响不绝。
李亨气势被夺,居然莫名心虚,小退了一步,不敢正视李祎的目光。
李祎说出了自己憋在心底的话,大觉痛快,作揖道:“某要入宫面见陛下,告辞了”
他大步离去,一步一步,刚劲有力。
李亨原地待着,傻傻的带着,过了很久很久,他才缓缓地转过头来,看着那已经没有一个人的殿外,眼眸里皆是怨愤恶毒。
李祎亲自向李琰表决讨贼的雄心。
李琰这个皇帝对李祎固然比不上裴旻那般敬重听话,却也没有什么恶感。
尤其是这种局面之下,李琰完全不知如何调度才能扫平内乱。
李祎站出来扛下这个重担,李琰也是求之不得。
况且李祎自身的军功,固然比不上裴旻那般卓越,却也是几大边帅中出类拔萃的一个。
李祎得到了李琰的任命。
负责尚书省的张九龄也指挥兵部、工部、户部给李祎准备军械、粮草、马匹等战略物资。
与裴旻的远征不同,裴旻远去西域,后勤组织实在困难。
但是李祎在自己的疆域战斗,唐王朝这个机构也体现了因有的水平。
要兵器有兵器,要粮草有粮草,要马匹有马匹。
张九龄还特地找个李祎,对他说道:“郡王此次征伐,若还有物资上的需求尽管直言,某定竭尽所能满足要求”
李祎感慨道:“有如此后勤支援,我要是还打不赢张贼,哪有颜面回京”
李祎兵分三路,前部骑兵,以加急行军的速度支援常山,他自率步卒以急行军的方式赶往常山,后勤辎重则以正常速度行驶。
事实证明李祎的用兵确实老道。
加急行军是指兵卒不带任何粮草赶赴前线,他们所到一地,地方官员早已事先劳师动众的为兵士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