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西域是干冷,单纯的温度低,只要做足保暖措施,并无大碍。
而春季却是化冰化雪的时节,地表的热量都让冰雪吸收去了。
天地间一片潮湿。
固然温度回暖,却有一种刺入骨髓的凉意,让人极不舒服。
夜间睡觉的被褥都觉得湿漉漉的,有一种让水里浸泡过的一样。
战争的艰苦,不亲自体会是无法想象的。
战局也如裴旻想象的一样。
吃了一次亏的莫斯雷马萨终于意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
他太重视与裴旻的对决,太在意两人的胜负,反而陷入自己的迷障,输了一筹。
清醒之后,也不在乎当下的输赢。
粮草一足备,莫斯雷马萨立刻对喀布尔河展开了强攻。
攻势比之之前,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喀布尔河上的喊杀声,可谓日夜不绝。
若非裴旻早有心理准备,一早便将西域诸国的联军以及北庭军马都调来。就凭莫斯雷马萨这可怕的攻势,裴旻有一种自己能够撑过十日,都很了不起的错觉。
在进攻强攻上,莫斯雷马萨确实很有一手。
这还是有喀布尔河的存在,要是没有喀布尔河限制了阿拉伯军的发挥。
裴旻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撑过一个月
毕竟阿拉伯的兵都是强兵劲卒,裴旻手上唯有四万是真正的精锐,封常清的安西军成军不久,要略微逊色,至于西域诸国的联军,那就更次一筹了。
除非将王忠嗣攻打吐蕃那十万河西、陇右兵马都调来,否则裴旻绝不跟莫斯雷马萨打野战。
凭借着喀布尔河,唐军固然打的艰难,河滩多次易手,却也抵挡得住,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裴旻的心神却飞跃到了青海湖上,心底念着:“忠嗣应该展开反攻了吧。”
王忠嗣死守了一个冬季,作为一个热血好战份子,憋了一个冬天。
在化冰之后的第一日就宣泄了自己的怒火。
兵锋直指青海牧场。
王忠嗣用兵极为灵活,他并没有攻打易守难攻的伏俟城,而是绕过伏俟城去攻青海湖的军马场。
青海湖军马场与吐蕃意义重大,达扎路恭不能不救,只能出城一战。
王忠嗣野战天赋绝佳,何况裴旻给他的十万大军皆是陇右、河西的劲卒,兵卒之勇,冠甲天下。
达扎路恭固然能力出众,却非敌手。
固然给兵马场争取了撤退的时间,自己却折损了万余兵士。
王忠嗣并不攻城,而是在青海湖内大肆破坏,不住的逼迫达扎路恭与之打野战。
足足一个月,面对王忠嗣天马行空的战术打法,达扎路恭给逼得可谓焦头烂额,寝食难安。
连续几日都没有睡好觉的达扎路恭,拖着疲累的身躯巡视着军营。
见兵卒士气还好,心底颇为安心,也有一点点的羡慕。
无知是福啊
除了达扎路恭,整个青海湖没有几人能够领会王忠嗣的厉害。
王忠嗣的进攻看似杂乱无章,随心所欲。实际上每一击都蕴含着深意,破坏青海湖的整体经济结构。
青海湖是吐蕃的经济命脉,盛产盐、铁、粮、马、牛、羊、煤等生活必需品。
高原上的生活,离不开青海湖的资源。
王忠嗣不住的进攻青海湖的资源场地,等于控制了吐蕃的经济发展。
就算此战唐军空手而回,吐蕃也将付出惨痛的经济代价,短期内是不可能再配合阿拉伯帝国进攻唐境的。
也就是说即便唐军进攻失败,从战略上而言,也是胜利的。
除非自己能够在这短时间内击溃在青海湖为所欲为的唐军,不然吐蕃的情况都会让唐军逼得不能自理。
越是想明白这点,达扎路恭却越是佩服裴旻的战略目光。
这一仗只要裴旻能够守住阿拉伯的进攻,阿拉伯、吐蕃夹击唐王朝的计划都会告吹。
摇了摇头,达扎路恭不再去想裴旻了。
眼下王忠嗣这个由裴旻教出来的怪物,自己都难以对付,哪里有精力去顾忌裴旻的存在
裴旻,就让阿拉伯的那头狮子伤脑筋去吧,自己的敌人唯有王忠嗣
风雨会京师第六十六章家书正名
时间过的很快
春去夏又来
西域的气候恶劣,春冬严寒,夏秋又格外酷热,细说起来完全没有舒适的时节。
千百年来,西域皆未出现真正的大国,并非没有原因的。
这里的气候,确实是一大弊端。
裴旻带着几分激动的心情在帐内左右走着,一边爱不释手的看着手上从凉州姑臧寄来的家书,表情有些激动。
家书很厚,并不是一人所写,家中所有人多多少少都写了一些。
裴母在信中说了一些安慰的话,让裴旻放心家中的一切。她还未老,还是能够掌控的了家中局面的。
娇陈说了一些家里的琐事。
小七、小八自然说的是他们的课业以及发生在身旁的一些趣事。
其中小七叽叽呱呱的写的最多,还在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