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他没有分给任何人,带着几分肃然的插在了地上,然后将余下的两个鸡翅分别给了李隆范、李隆业。
裴旻、高力士与诸王都知道,这个鸡腿李隆基是留给老二申王李成义的,只是李成义去年病世了。
李隆基取过另外一只鸡,扯下了一个鸡腿,递给了裴旻道:“静远,来这个给你。”
裴旻闻着香味,也觉得饥肠辘辘,不客气的接了过来,道了声谢,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李隆基还真不是吹牛,山鸡烤的是鲜香酥软、焦脆嫩滑,味道极美。
几乎可以与后世相媲美了,要知道后世靠的是纯调料,而这个时代手艺才是关键。
后面一个鸡腿,李隆基给了高力士,两个翅膀分别给了张说、王晙,身子部位,递下去分了。
李隆基与几兄弟情义深厚,直接选择四人住一屋,大被同眠。
裴旻也因此有了空余的房间,直接住在隔壁。
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因为他的出现,李隆基并未如历史上那般荒废下去。
与他一如今日,君臣相知,一起同创了一个前无古人的盛世王朝。
当醒来的时候,梦中景象一一浮现,过于美好
风雨会京师第一百十二章封禅事了首相请教二合一
过于美好,反而有些不实了
裴旻摇了摇头,问了一下屋外巡夜的兵士什么时候了,得知是四更天,赶忙起身,做了梳洗,让人叫醒了李隆基。
泰山日出也是一景,来到泰山不看日出是一大损失。
他们所居住的道观附近正好有一个观景台,最适合登高眺望。
经过一夜休息,众人精神恢复以往。
由于上泰山前最好戒斋一顿以示虔诚,一行人也未用膳,只是喝了一些水,不忌讳的暗地里啃几口干粮。
不一会儿准备妥当,往观景台行去。
山道越发得有些崎岖,就算百余火把将周边映照的如同白昼,也不免小心攀登。
裴旻来过一趟,当先领路,顺便为李隆基、李宪、李隆范、李隆业几人护航。
他们一行人赶上观景台,天边正好露出一抹鱼肚白,远方的云彩也略显朦胧的金黄。
“来的正是时候,日出来了”
李隆基兴致勃勃的走在观景台的前沿,举目眺望。
天边云雾迷绕,笼罩着一层浅蓝色的氤氲。
挺拔的山峰屹立在云端,留下一座座雄浑的背影。
“壮哉壮哉”
李隆基惊羡许久,终于出声,带着一脸的震撼。
“是啊”李宪惊叹道:“此生一游泰山,一观此景,余愿足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李隆基心情激荡之余,又念起了望岳中最有力量的一句,唯有此诗,才配得上此景。
张说与一干随性而来的齐鲁名士在这一刻,一个个的闭口不言。
这美景在前,依照他们的秉性,少不了聚在一起,附庸风雅,吟诗作赋。
但此时此刻,他们便如哑巴一样,闭口不言了。
在望岳这珠玉面前,他们又何德何能开口
作为诗圣杜甫的佳作之一,便是整个唐朝,也没有几首诗,能在气魄上与之相比的。
直至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云霞景象平稳。
众人才意犹未尽的往上山赶去。
一行人在封禅的良辰之前,抵达了大观峰顶。
张说这个封禅使立刻指挥礼部、齐鲁儒士安排必要的仪式。
李隆基也潜心斋戒。
到了良辰吉日,李隆基诚心祭天。
祭天首献最重要的仪式是进献玉牒文。
天子天子,皇帝是上天之子,天自然比皇帝大。
这玉牒文就如臣子向君王上疏的奏章一样。
是皇帝向昊天上帝,起诉一些事情。
对于玉牒文的内容,一般是秘而不宣,秦皇汉武是以自己的长生为主,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生命,干更多的事情。
而李治的封赏是祈求“鸿基永固”,希望大唐江山,千世万代。
李隆基这里更加简单了,他并没有做任何的隐瞒,而是直接公开玉牒文的内容。
内容也简单明了,也就短短的一句话“朕今此行,皆为苍生祈福,更无秘请。”
这表面功夫,李隆基显然比秦始皇、汉武帝做得更好。
当然这也跟他们的年岁有关系。
秦始皇、汉武帝封禅的时候,都到了一定的年岁。
他们开始担心自己命不长久,自然祈求长生,所以特别虔诚。
而李隆基现在正当壮年,全无这方面的顾虑。
在这方面自然看的很开,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个时候的李隆基也确实心胸开扩,眼界高大,不是为自己,而是希望子孙百禄,苍生受福,将自己的光辉形象衬托出来。
裴旻自将这一切看在眼中,依旧是英主的李家三郎,确实直接辅佐。
当然封禅也少不了神话之举。
李隆基在祭天的时候,一阵大风吹过。
张说立刻表明这是海神东来。
太阳高升,山气温暖。
张说也表示这是昊天上帝回应李隆基的预兆,以日色明朗,庆云不散来庆贺盛世。
裴旻在一旁听的是直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