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盛唐剑圣 > 分节阅读 407

分节阅读 407(2 / 2)

光耀门楣有什么错

重现家族辉煌,又有什么错

所以他们的意图冠冕堂皇,说的也是掷地有声,显得自己高高在上。

但是他们未有想过,他们的辉煌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他们控制着舆论,掌握着知识,把控着人脉,欺压着寒门。

正因为做到了这一切,世家才格外显赫辉煌。

这是什么

这就是文化独裁。

裴旻不可能,亦不会让这种风气,死灰复燃,开历史的倒车。

他笑了笑,道:“不是我不帮你们,实在是你们找错人了。崔澄、崔鸿、卢杞,他们真正惹怒的不是我,而是陛下。陛下雄心万丈,有秦皇汉武之志。可他最信任的亲信,却与叛逆勾结一起反他,还离间君臣之义。陛下对此是龙颜大怒,不许任何人规劝”

李载虔诚的道:“常人自然劝说不得,但国公一定可以。谁不知道国公是陛下的第一心腹陛下最是信任国公您了,您要是关说,为我等美言几句,定能劝住陛下,以消龙颜之怒。”

郑虔亦道:“只要国公愿意出面劝说,不管成与不成,我等皆铭记于心。此恩此情,没齿难忘。日后国公但有吩咐,力所能及之内,绝不推迟。”

裴旻摇头道:“你们说的简单,比起对陛下的了解。你们都不及我,这是自陛下即位以来,第一次遇到的恶劣情况。他焉能姑息陛下这是打算杀鸡儆猴。唯有严惩,才能以儆效尤、防微杜渐如今事情未到他期许之地,谁劝都没用,试都不用试,肯定不行除非”

他顿了顿,没有将话说下去。

崔璆很知趣的应道:“除非什么还请国公明示。”

裴旻道:“能够讨得他欢心,不是有一句古话叫做投其所好只要让陛下高兴了,这才有机会又可能说服他收回成命。”

“那不知我等应该如何讨陛下欢心”卢嶷立刻接话,一副完全配合的模样。

裴旻叹道:“陛下心系天下万民,他的心思,我等哪里猜得透。不过前些时候,我去高内侍府上作客。倒是从高内侍嘴里探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或许可以一试”

“请裴国公指点”

崔璆、卢嶷、郑虔、李载这个时候一起请教。

裴旻道:“陛下提倡文教,人所共知,多次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整理古籍。但是效果不甚明显,为此陛下是大为恼火。对于你们也看不过眼,言语中很是恼怒。而今他如此坚持,未必没有各中原因。”

崔璆当机立断道:“这个好说,我崔家愿以捐赠万卷古籍,以填充国库。”

卢嶷、郑虔、李载先后道:“我等也愿意捐赠古籍万卷,满足陛下所需。”

他们四姓家族流传千年,一代代都是书香门第,累积下来的藏书,何止千万计。

在这方面底气十足。

“还有”裴旻续道:“陛下很是仰慕昔年稷下学宫的事情,有心在我大唐各地设立公塾私塾,以兴我大唐文教之风,再现稷下学宫的风气。”

稷下学宫是称稷下之学,是战国时期,春秋霸主齐桓公田午开办的学府。

它不只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

稷下学宫以黄老为主具有兼容百家之学,多元思想并立,各家平等共存,学术自由,相互争鸣,几乎各个学派,道、儒、法、名、兵、农、阴阳、轻重诸家。

因此一个小小的学宫,产生了百家争鸣的景象。

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其中著名的学者如孟子、淳于髡、邹子、田骈、慎子、申子、鲁连子、荀子等等等等。

毫不客气的说,稷下学宫鼎盛之时,是天下文化的中心,是世间学者心中的圣地。

崔璆、卢嶷、郑虔、李载世人眼中闪过一丝忌惮,他们低着头,似乎不想表露出来。

库狄氏表情也是肃然。

裴旻没有在意他们的表情,也不用在意,他们心中的想法,裴旻用屁股思考,都想象的到。

崔璆问道:“却不知我等在此事上可有用武之地”

裴旻道:“在战场上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于公塾私塾来说,却是先生易得,名师难求。恰恰你们最不缺的就是名师,在下也是宗塾出来的人,深知宗塾与公塾私塾的差距,若是你们能够减少宗塾的数量,将宗塾先生派往公塾就任,那就再好没有了。”

古代学校大体上分为三种,公塾、宗塾、私塾。

一如字面意思,公塾是官方创办的学校,私塾是私人创办的学校,宗塾又叫族塾,自然就是宗族创办的学校。

因为世家大有文化独裁的倾向,他们的宗塾是不允许宗族以外的人就学的。

世家掌控的师资力量比官府朝廷又要强上三分。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朝廷明明知道世族大家尾大不掉,偏偏又不能不重用他们的原因所在。

他们凭借着文化独裁,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论质量干略德行都要比野路子的寒门更要出色。

同样的东西,显然要择优而选。

裴旻让世族减少宗塾,将能力教学水平出色的先生挖到公塾,无异于撼动他们的根基。

“这两件事情,是陛下的心病。只要你们做到,我这里就斗胆冒险为你们向陛下求情,你们看如何”

风雨会京师第八十章天意难违

裴旻漫不经心的看着崔璆、卢嶷、郑虔、李载四人。

他的这两个要求一点都不难,反而很简单,但却让崔璆、卢嶷、郑虔、李载四人沉吟了许久,一时半刻拿不定主意。

宗塾是他们培训人才的基地,是他们的根基。

减少宗塾,将族里优秀的教书先生调往公塾,传授寒门子弟学识,等于用自己不多的资源资敌。

现在的他们已经做不到文化独裁了,师资力量是最大的优势。

一但削弱自身的师资力量,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弊端。

四人没有让裴旻等很久。

最为年轻的卢嶷,魄力也是最足,高声道:“我等身为大唐子民,就算未有食君俸禄,也因为国效力,为君分忧。我卢家愿意听从国公安排,尽全力的配合朝廷政策。”

崔璆、郑虔、李载听卢嶷应下来,也知情况不应许拒绝,何况这其中还有很多操作的余地,看似危机,却也可以接受。

念及于此,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