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裴旻的提议,贺知章很有兴趣,聊得很欢快。
至于张旭,还是一如既往的老样子。
在位子上躺着,时不时的传来几声鼾声,以表明他的存在。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是如此形容张旭的“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相比汝阳王的“三斗始朝天”,李适之的“饮如长鲸吸百川”,李白的“一斗诗百篇”,焦遂的“五斗方卓然”
张旭这“三杯”实在是弱爆了。
也印证了一件事情,张旭好酒,但是酒量稀松平常。
跟裴旻、贺知章相比,那就是战五渣。
总之他们三人一起饮酒,最先倒下的永远是张旭。
不过张旭有一大特色,让裴旻、贺知章对之叹服。
张旭酒醉的快,去的也快。
他就跟蛇獴一样。
蛇獴最喜欢吃食眼镜蛇王,一般而言,眼镜蛇王是咬不到灵活的蛇獴的。
不过亦有例外,给眼镜王蛇咬中的蛇獴,不管王蛇给蛇獴的体内注入多少蛇毒,蛇獴最多小睡一觉,什么事情都没了。
张旭也一样,他的身体似乎自带蛇獴的抗毒功能,醉了小睡一下。然后醒来,跟没事人一样,继续喝。
什么宿醉后的反应,张旭身上看不见半点。
要是酒席时间长一些,张旭能够在一场酒席中反反复复的喝醉好几次
这种本事,就算是裴旻、贺知章都不得不服。
“国公,高内侍遣人来说陛下生气了,让你无论如何都要进宫一趟”
宁泽说话都有着疑乎寒意,脸色苍白的,豆大的汗珠不住地往下落。
在裴府做管事,宁泽也算是见过不少世面了。
但是李隆基这个份量太重,帝王生怒,谁受得住
裴旻有些莫名,不知什么情况。
贺知章忙慎重道:“静远还是快些进宫吧,高内侍最能明白陛下的心思,他既好心提醒,不可不去。”
“也好”裴旻也分得清轻重缓急道:“如此,弟先进宫一探。今日还未喝高兴,改日,不,就明日,来我府上继续喝。给两位老哥哥赔罪”他看了已经醉睡过去的张旭一眼,莞尔一笑,也不打扰他醒酒了。
出了贺知章府,裴旻骑上辛巴,直往皇宫而去。
就在裴旻走后越小半时辰,张旭摇摇晃晃的醒来,看着面前的酒,朦胧的眼睛突然一亮,道:“喝,继续喝”
高力士能够有今时今日的地位,与他会做事,能办事离不开的。
裴旻一路人皆有高力士安排人的引领,在皇宫里畅通无阻,直至武德殿外见到了高力士。
“高翁”
裴旻还是第一次如此称呼高力士。
如历史一样,高力士十年如一日的伺候在李隆基身旁。
以李隆基对于自己人那过分的信任,高力士的身份地位也跟裴旻一样,水涨船高。
裴旻是权重,手握两镇节度使,十四万大唐精兵,而高力士是威厚。
宋璟、张说这类宰相,对上高力士一律得恭恭敬敬,一些尚书刺史之流,在高力士面前都像奴仆一样。
太子李瑛也要以兄长的礼节对待高力士,其他公主王子都称呼他为高翁,驸马之流的更是高爷
高力士是唯一一个能够代替李隆基拿主意的人物
裴旻跟高力士关系不错,所以带着几分半真半假的叫了一声“高翁”。
高力士忙道:“国公这是折煞某了,您怎么跟那些俗人一样。某哪里担得起国公这般称呼,还是跟以往一样叫内侍吧,听着亲切。”
看出了高力士的真诚,裴旻道:“高内侍,现在到底什么情况”
高力士将情况细说,道:“国公这事做的确实不对,陛下这些日子可是一条到晚的念着国公说何时到来,一天几次呢。这不,一得到您来长安的消息,立刻命尚食局准备酒食,还特别吩咐做些你爱吃的。陛下如此念着您。可是天大的福分,您到了长安怎么能不第一时间进宫觐见得知您去了别处,陛下心底不知多失望呢。”
他警惕的看了四周一眼道:“陛下感情最是细腻,很容易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别看这是小事,一个不慎,可是会坏大事的。总之陛下生气了,记得等会好好哄哄”
裴旻听了前因后果,有些无语,李隆基多大了,为这点事情生气,小孩嘛
心中如此想着,却也不敢大意,这感情越丰富的人,越容易钻牛角尖。
他能够今日成就,固然是付出了许多,可要是没有李隆基这个皇帝的器重支持,他不可能这般顺风顺水。
他可不想因为这点小事,从朝廷的亲儿子变成没娘养的野孩子。
他慎重的对着高力士一揖,道:“谢高内侍指点,此情裴旻必不敢忘。还请劳烦通报”
风雨会京师第二十五章巧舌如莲
裴旻这一次在武德殿门口等了许久。
依照往常,他到了殿外,基本上都能入得殿中。
即便是李隆基手中有公务,也会让他进殿去等,甚至会叫高力士陪他下棋,打发时间。
而今却叫他在殿外等候,果然如高力士说的,李隆基生气了。
“这皇帝,心眼怎么这么小”
裴旻心底吐槽,不过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李隆基可不只是高他一个级别,只能老老实实的等候了。
大约过了一刻钟,也就是十五分钟上下。
高力士走了出来,给裴旻使了一个眼色,道:“陛下请国公进去。”
在两人擦肩而过的时候,高力士细微的声音传来,道:“陛下气消得差不多了,说些好听的,别说是某叫您来的。”
裴旻心领神会,再次轻声到了谢。
迈着轻快的步伐,裴旻走进了大殿,用着饱含欣喜高兴的语气,高声道:“臣裴旻见过陛下,此去凉州,本以为只是见太公最后一面,去去便回,不想阴差阳错,竟是一去大半年,连招呼也为来得及打,每每念起,心底懊悔不及。而今见陛下身体康健,又闻陛下即将封禅泰山,实在高兴,马不停蹄的从凉州一直奔行而来。大半月的行程,半月即达。”
他这话说的理所当然。
其实他是为了公孙幽才一路急行。
既然李隆基在乎这个,就当是因为他吧。
李隆基本觉得裴旻心底没他这个皇帝,生着闷气,如今裴旻急急而来,又有高力士在一旁帮腔,说了不少好话,气消了不少,但听他这饱怀感情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