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白立刻应道:“余家掌柜是说酉时一刻,苏家掌柜是说酉时三刻”
裴旻找来鄯州的城市平面图,在地图上找着几大米行的位子,一一标记出来,又标出了节度使府衙与王之涣的住所,用手指将所有店铺都连成了一条线。
最后点在了其中的一个米行,道:“这里,王文书是在前往龙家米行的路上,或者在龙家米行出的事。”
王之涣行事风格极有章法,他不会走马换将,虚耗时间,必定是一条捷径询问下来。
他第一二家米行找的是余家、苏家,那么第三家必然是离苏家最近的龙家。
“我们走”裴旻想也不想,领着王小白出去了。
顾新、张九龄、袁履谦、李林甫、裴晨霖这些人手中皆有事物要处理,他反而最是清闲的一个,抽得开身。
王之涣一方面是他幕僚成员,另一方面也是当世少有的俊杰,若有个意外,与他与天下都是莫大的损失。
绝不容有失。
风雨会京师第二十六章白衣少年
王之涣好似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醒过来的时候周身酸痛,想要动却动弹不得,手脚都给死死的捆绑住了,头上套了一个麻罩,连嘴巴都给堵了起来。
意识渐渐恢复,感受着后脑勺传来的隐隐作痛,王之涣回忆起自己陷入如此境地的缘由。
眼前一片漆黑,王之涣也不知身在何处,只是似乎听到有人说话。
他如今什么也做不了,只能耐着性子,竖着耳朵听着左右的动静,凭着感觉判断一切。
周边传来隐隐约约的吆喝声,鼻子里又闻得各种香味。
不免沉吟想着:自己应该在闹市附近。饭菜的香味混杂,味道并不统一。
闹市附近没有僻静的民房,因是在客栈。
大隐隐于市,如此才能掩人耳目。
足音传来,王之涣更是一动不动。
只听一人道:“出了恭,神清气爽”
一个稳重的声音传来:“别睁着眼睛唬弄老子,将你嘴角的油抹干净再说,你这是跑到茅厕里啃鸡腿去了”
王之涣这才发现自己这屋子里竟然还有一人,心里不免暗暗震惊,也庆幸自己没有妄动。
最先那人闻言“嘿嘿”一笑,道:“哥,这真怪不得我。石老大抓了这么一个累赘来还要累我们兄弟伺候着,酒不能喝,哪也不能去,都要憋出病来了。要不,你也去喝几杯,这里我看着。”
稳重的声音道:“免了,别看这小子是个小小文书,可他能直接与裴旻接触。裴旻此人不可小觑,连吐蕃都不是对手。我们即将行大事,万不可因他一人,坏了全局。”
年轻抱怨声再次于王之涣耳中响起,“那还不如一刀杀了,死人才最安全。”
稳重的声音喝道:“现在是夏季,人死了不要一天便会发臭,想拉着大伙儿一起死”
年轻的声音不在响起,只是听了一阵嘟哝的“突厥语”。
稳重的声音再次喝道:“不许说突厥语,不能泄露我们的身份,任何时候,都不能养成这个习惯。”
王之涣即便没有对方的提示,也听出了是突厥语。
他是山西太原人,太原不远便是雁门关,经常有突厥人来太原贸易做买卖。
王之涣听不懂没学过,却也分辨的出来。
突厥
行大事
买粮食
王之涣一点一点的组织着手中的资料,突然发现这粮草异常的背后,藏着一定的阴谋。
王之涣正想着脱身之法。
屋里也安静的没有任何声响,只有几人粗重的呼吸声。
便在这时
房门意外响起。
“谁”房中稳重的奚祥叫喝了一声。
“是我,店小二”屋外传来熟悉的声音。
奚祥看了身旁的薛辰一眼,点了点头,他的记性很好,确实是店小二的声音不假。
薛辰收回了握在剑鞘上的手,上前准备开门。
就在他拉开门栓的时候,屋门突然冲开。
薛辰闪避不及时,门框直接撞在了他的脑袋上。
薛辰七荤八素,还未有反应过来,一个白衣少年大步走进了屋里,一计手刀,重重的斩在了薛辰的颈脖上。
薛辰直接倒在了地上,毫无还手之力。
奚祥见状,不做任何犹豫,直接抽出腰间佩刀,猛地斩向了里屋床上的王之涣。
王之涣意外一个鲤鱼打挺,竟然在双手双脚被缚的情况下,抹黑跳了起来,避开了这一刀。
唐朝的文人与其他时代的文人大有不同。
唐朝尚武,没有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
即便是文人,他们也有崇武之心。
因而才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样慷慨激昂的诗句,弃文从武,效命边疆。在这时一种时尚。大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卢纶这些都是例证。
王之涣非但不是文弱书生,反而常击剑悲歌,剑术上有着极高的造诣。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避开了奚祥的一击。
奚祥一刀不中,第二刀又意图劈至。
一缕劲风却激射而来。
白衣少年也反应过来,直接射出了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