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盛唐剑圣 > 分节阅读 67

分节阅读 67(2 / 2)

李隆范、裴旻神色一变,也知事情有些大条,这窦怀贞跑了倒无所谓,窦怀贞只是中才,有本事却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萧至忠则不一样,作为太平公主的谋主,萧至忠清俭刻己,简约自高在文武中极有威望,而且行事果断,甚有方略,他的逃出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应对,对他们是大大的不利。

果然

李隆基说了窦怀贞、萧至忠在南衙聚兵的事情。

李隆基道:“好在你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收复了北衙禁军,不然当真危险。我们先去控制长乐、承天、永安三门,将皇城内宫封锁起来,只要我们控制了皇宫,以皇宫的坚固,南衙禁军想要破城,无异是痴心妄想。”

裴旻觉得过于保守,提议道:“我觉得我们可以激进一些,一味的守不是办法。只有表现的强势,才能显出我们才是正义的一方,可以兵分两路,一路如陛下所说的那样,控制长乐、承天、永安三门。另一路直接杀出去,若我估算的不差,现在外城兵将必然乱作一团,兵将聚集,人心惶惶。十六卫将军对于萧至忠的话应该不会全信,只是碍于令法规矩,不得不听命行事。只要我们揭穿他们的真面目,或是直接将他们斩杀,南衙禁军未必敢反。”

李隆基眼睛一亮,心底却有些迟疑。固守三门是万全之法,能够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裴旻说的虽然有理有据,但分兵出去会导致他手中兵卒紧缺,有守不住长乐、承天、永安三门的可能。

“陛下莫要犹豫,裴旻此计大善”李隆基话还没决定,郭元振气喘如牛的走进了武德殿。

李隆基愕然道:“郭公怎在这里”他神色微变道:“莫不是大哥出了意外”

郭元振断断续续的道:“没,是有了意外也未必不是好事,我在太极宫拐角处看见太平公主的仪仗了。”依照原定计划,他是等候传召的,已定李旦的心,但是太平公主就在太极宫,恶人先告状已经失效。他留在那里也没有了意义,折回了武德殿,正好听了裴旻的提议。

郭元振本是用兵能手,在这方面无人可比,尤其是他缓气过来后,更是滔滔不绝的道:“兵法云:兵贵神速。北衙的兵与南衙不同,北衙的将领有调兵掌兵的权力,兵卒上下一心,如指臂使。而南衙宰相有调兵的权力,却没有掌兵的权力。换而言之,就算窦怀贞、萧至忠有权力调动十六卫大将军手中的军队,但执不执行,如何执行,是阳奉阴违,还是奉若圣旨,一切都看十六卫大将军自己的意思。大军逼宫,这可不是小事,十六卫大将军就算得到窦怀贞、萧至忠的命令,心中必然会有迟疑,不敢冒险。何况右骁卫将军葛福顺、左威卫将军李仙凫都是昔年响应陛下号召,诛杀韦后的功臣,跟陛下走的很近。他们或许不敢公然反对窦怀贞、萧至忠,却也不会出全力。我们真正的对手,只有完全倒向太平公主的左金吾将军李钦、右武卫将军冯柏等人。只要我们声势足够,以我们北衙的力量,足以震慑南衙。歼灭李钦、冯柏,拉拢葛福顺、李仙凫等将,诛杀贼首,抵定大局。”

裴旻终究年轻,经验善浅,固然有才智,但不及郭元振这般老辣,将一切思考的面面俱到,同样的道理,由他说出来是有理有据,说服力十足。

李隆基不再迟疑,颔首道:“就依静远、郭公的意思行事郭公,调兵遣将,是你的长处。左右羽林军以及左右万骑,皆由你来调配。”

郭元振也不拒绝,果断下达了调派命令:左羽林军控制长乐、承天、永安三门,封锁内宫,右羽林军左右万骑率兵直攻南衙,若有遇到抵抗,格杀勿论,同时在出击的时候,大势宣扬太平公主的叛逆以及上皇旨意,让十六卫大将军心生忌惮,不敢擅自响应窦怀贞、萧至忠的号召。

最后郭元振又特别叮嘱了裴旻一声道:“皇上的安危大于一切,你的武艺最高,由你来护着皇上安危。”他这是在为裴旻考虑,裴旻协助李隆范、李隆业拉拢羽林军、万骑是李隆基兵变成功的关键,已经获得天大的从龙之功。他年纪轻根基浅,这份天大的功劳,足以让他消化好一阵子。余下的功绩分摊下去才是正理,若从龙之功过多聚在一人身上,这人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与长远的发展反而不利。

裴旻也知这个道理,听命行事。

一切正如郭元振预料的一般,窦怀贞、萧至忠虽有调兵指挥的权力,但南衙禁军真正的兵权是掌握在各自大将军手中的。聚兵逼宫这种事情,关系太大,身居高位的诸卫大将军怎能不慎重行事。几乎有一半以上的禁军敷衍了事,尤其是在羽林军、万骑杀出宫城以后,诸卫大将军更是约束自己的部下,开始盘算胜负,打算站位了。

南衙禁军各怀鬼胎,而北衙禁军却身负从龙之功,双方的士气不可以用道理来计。

尤其是最先响应窦怀贞、萧至忠号召的左金吾将军李钦、右武卫将军冯柏给左万骑使薛君故、右万骑使马旭以及知右羽林将军魏良击溃后,葛福顺、李仙凫这些亲近李隆基的十六卫将军于内部举起了反旗

胜负已定

正文第二十二章兄悲惨妹凋零

胜负定了,但在政变的一方看来,只能算是开始

杀戮清算才刚刚开始

从龙之功的诱惑力是何等的巨大,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为了得到胜利者的重视。已经杀红眼的兵卒将官们自发的开始清算太平一党的余孽,太平一党的人自不用说,四处奔逃,就算不是太平党派的,只要跟太平公主走的相近的官员也是人人自危,大有误伤的可能。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军队跟乱兵没有什么两样。

李旦派遣出去意图制止政变的许延喜根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死在了“乱兵”手上。内宫已经全在李隆基的掌控下,比起外城平静的多,许延寿平安的来到了武德殿,传达了李旦的旨意。

李隆基脸上并未有胜利者的喜悦,反而一脸的为难。原本他是将一切罪过推卸给太平公主,就算李旦怪罪下来,也是太平公主意图谋反在先。如今太平公主就在太极宫内,这罪反而不好推卸了。

“事已至此多想也是无用,父皇怪罪下来,我们兄弟一起扛了便是”李成义斩了贾膺福、李猷之后,一直控制着中书省,直到得知左羽林军控制了长乐、承天、永安三门封锁内宫后,知李隆基已经控制了内宫,回到了武德殿,刚得知了李成器遇到的尴尬情况。

“对事情是我们兄弟一起做的,要受罚,就让我们兄弟一起扛了”李隆范、李隆业也一并站了出来。

郭元振也道:“孝道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