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1(2 / 2)

当年书生说,王争活不到夏天,果然,在变数极大的战场上,他赶了回来,让王争一家,死在了夏天到来前的一个月。如今,他忽然有种感觉,此刻的一切,包括时间,都在书生的算计当中、

“您是说,沈先生已经可他如何号令鬼厨我们安排了阿卡司以及九大派的眼线,并无人来报有任何异常。”李藏剑不解。

“当然不会有异常,如果我出现在那里,又怎么会有异常”言醒目光冰冷。

李藏剑没有再问,而是思索着发生了什么。

言醒想起了那一天,书生前来辞去天机阁灰玉司的身份。

他当时与书生下了一局棋,那局棋,书生落子很快很快,几乎完全是不假思索的在下棋。以至于中盘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外行,都能看出的明显劣势呈现。

但那时候,书生毫不在意。他还记得书生说过的话。

“我们都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无论我要做什么,公子要做的事情就是阻止这件事情。至于这件事情是作茧自缚还是别有深意又有何区别公子你要做的事情就如同你的黑子,白子救哪里,你的黑子杀哪里便好。”

当时言醒在意的是那句白子救,黑子杀,所以言醒断定,书生的诱饵引诱天下群雄不是为了替项武一网打尽天下群雄,而是为了让项武与天下群雄罢兵止戈。

如此,白子才是救,那么他的黑子才是杀。但言醒想着,只要在书生的计划里,稍加破坏,让天下第一楼的群雄死去,再栽赃嫁祸给项武,同时利用那些武林人的贪欲。

比如利用谢醒狮,便能反转这一局面。项武承担了杀了群雄的罪名,借由谢醒狮任随云这些生还者口中再对言家歌功颂德。

言家名利双收,项武则腹背受敌。那么白子才是杀,黑子才是救。

于是他游说了谢醒狮任随云冥禅夏侯独等等作为武林大会的棋子,用以屠杀天下群雄破坏沈小猎的安排,又安排了弥臧让群雄中毒,再加上阿卡司,以阿卡司的速度,他就算在幕后,也能第一时间得到情报。

可这些天阿卡司没有任何情报,即便阿卡司不为天机阁得罪武林群雄,那么其他人呢

当宰相言番遇刺的时候,言醒便想明白了,这是要转移注意力,这是要拖住自己。同时也是暗示自己,那么书生此刻必然有所行动。

但他一直没有接到异动的情报,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可能。

书生对时局有着精准的把控,所以书生也料定了自己能在行刺后就判断出魔宗的行刺只是一个信号,在向自己表明,武林大会的现场出了问题。

于是言醒第一时间出兵天下第一楼所在地。

他小看了书生,言醒此刻已经意识到了。那局棋早已经说明了一切。

为何书生下棋根本不思考为何劣势如此明显书生也毫不在意

因为书生根本不在意黑子白子,因为无论自己下的棋多好,其实都不过是在替对方下棋。黑子赢了白子,但只要将两位棋手的位置换一换,纵然还是黑子赢了白子,但胜负却反过来了。

与其说这是言家与书生的对弈,倒不如说,这是书生一个人的对弈。

假如沈小猎便是言醒,言醒又再变成了沈小猎,那么白子落子自然不需要思考,因为自己跟自己下棋,又哪有什么输赢

但言醒相信,这一切还没有结束。

如果书生要让天下人相信,这是言家对天下人的一个局,那么他必然会留下一点时间,让自己带着人赶来。

所以现在是一场赌局。

赌的是时间,言醒相信,胜利最终还是会落在自己手上。他不相信他在武林大会上找的那些盟友会杀不了一群毫无还手之力的人。

他知道书生肯定还有安排,可书生手中又有什么牌能与谢醒狮这些人抗衡

只要自己及时赶到,确保天下第一楼的人全部被杀光,胜利就还是属于言家。

行走了一阵,言醒慢慢的,回复了平静。

因为他远远的看见了一座楼。那座楼的门紧闭着,他便知道,自己终究没有错过。终究是抢到了时间。

接下来,只要将这栋楼里中毒之人全部杀掉便好。

在风展带着书生急奔的时候,在言醒带着上千人准备包围天下第一楼的时候。

稍远的地方,同样有一个人,正在飞快的奔向天下第一楼。那个人的手中握着一把剑,漆黑的剑身,却如剑中的帝王一般。

基于分卷是因为上架后自动分卷了,所以后面会调整一下,明天开始第二卷,名扬天下篇。因为今日是第一百章,我想着的就是四十万字一卷。这本书分类为玄幻是因为作者是个比较喜欢和坚持传统武侠的人,所以我一直把新武侠就看作是玄幻,不过目前来说,写的还是武侠,只是少数几个角色呢,已经强到了比较玄幻的地步,于是归类为玄幻了。说这个是因为,这本书比较慢热,前面基本每十几章就有一个热的点,但书生篇铺垫算是非常长,能看到这里的,觉得真的是很幸运有这样的读者了。

第一卷:有间客栈第一章:三场对决

秦历三十年。是注定会在史册上大放异彩的一年。

因为这一年,帝国与另外两国的纷争终于正式揭开,而同是这一年,帝国也得到了国力上的增强,这样的增强,或许可以换个更为精确的说法,是一种完善。

那些曾经兵戎相见的武林势力,终于再也不是帝国的敌人。

十数年之久的江湖庙宇两相厌的局面,也在这一年的秋天,于一处霜川以南,帝都以北的山谷中,彻底改变。

但在未来无数个时代后,人们翻阅史册,也只会看到极为简短的介绍。

铁黎国南下,万藏部落西侵,秦国借助民间力量,全国齐心,共抗外敌。没有提到因谁和解,是因为当时的那个宰相,还是因为当时的那个将军。

而曾经的两相厌,也不过是一句轻描淡写的,时局不稳民心不安罢了。正史总是很少落在某件具体的事情上,那些英雄的事迹,反倒是在野史上出现的比较多。

当然,野史并无多高的可信度,在后人看来,它更多的,只是一个故事,或者传说。

在后人翻阅一些江湖人的民间故事传说野史时,便会看到故事野史里那些或许是真实存在却又仿佛过于夸张的记载。

那记载里描述的内容是这样的:秦历三十年秋,帝国与江湖的和解,始于五场生死对决,看似漫长无期,实际上,帝国与江湖的命运,只在两个时辰间决出。

人永远是活在当下的。

丁七两自然不会管无数个朝代后自己能否名垂千古,他的一生只想做好三件事情,钻研厨艺,钻研刀法,以及脸红心跳不可说的事情。

但每一个事情,都需要我们活着才能做到。

所以他横握九屠,全身散发着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