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了。
那琉璃树带着西天如来的威压压了下来,墨非根本躲不开。
他帮青玉簪抛给佩瑶,温柔如水地冲她笑了笑道:“这是你的簪子,那好了。”
你,等着我
墨非被琉璃树压下落向地上,中途没有再做任何反抗。
这一局他输了,但也不算完全输,起码因为事先布置的“亚圣”一子,西天如来就没敢对他下杀手。
而且他后面还有很多棋,这棋子长安城里的漱玉正在帮他慢慢布置,并非没有反盘的机会。
至于他自己,此时还很有重要的一步。
在坠落之际将象牙骨折扇打开,把抢来那枚“十二劫诸天轮”丢了上去,说道:
“凤后,十二劫诸天轮我给你两枚,你自己还有一枚,想办法把玉皇大帝那枚夺过来应该不难。拿到四枚,以你对空间的感知,应该就有可能打开古天庭了。”
“小子,你到底打什么主意”
“没什么只是想凤后打开古天庭时候能分给我一点好处。”
“你此时自身难保了吧”
“凤后难道如此吝啬。”
死凤厌离的声音冷冷道:“若真是本尊得了古天庭,你的确算是首功,除了能成就混沌古仙的宝物,其余的东西你随便挑。”
“多谢”墨非眼中意味深长。
话音刚落不久,轰隆一声。
压在墨非身上的琉璃树落到了大汉国境内,化成娑罗树,将墨非镇压在其中,上面本来便有如来的法力加持,自然是挣脱不出。
此一劫天资最卓绝的葛飞凋落了,次之的墨非也被镇压。
黄沙漫漫。
吹过去后,他们便成了故事。
一百年、二百年、流淌的时间模糊了他们曾经的惊艳与晓勇,只剩下两个闪耀的名字。
s:第二卷至此终
本章完
第418章指茶论道
华夏,唐朝初年。
历经五百多年风云沧桑的长安城变得更加庞大富丽,有诗句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气象可见一斑。
而漱玉几乎见证了这五百多年的全部历史,甚至不少历史更迭都是在她的操控下改变。
这天她站在长安古道,临风而立,手里提着一把青铜剑。
大唐出使天竺的使团从此经过,时节王玄策慌忙下马揖拜,持弟子礼。
王玄策十六岁时候遇到过漱玉,漱玉曾教他兵书、剑法、纵横之术,六个月时间,把这位少年调教到能与军神卫公李药师做兵法答辩
姑娘的渊博睿智王玄策钦服不已,甚至都感觉敬畏,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不过这回漱玉没说几句话,只是把手里的剑交给王玄策,告诉他这是大汉冠军侯霍去病的曾用剑,名为冠绝,然后便风轻云淡地走回了长安城。
王玄策望着漱玉背影持剑再拜,良久才收回目光,率领使团前往天竺。
大唐使团此一行的目的在于朝见天竺戒日王,但使团走到半道,戒日王就被手下阿罗顺那给宰了。
其实此事也在情理之中,昔日戒日王统一北天竺,受姐姐阿芝拉修影响笃信西方教,以西方教立国,但自古以来以西方教的立国就能没有长命的
新王阿罗顺那同样也是西方教虔诚教徒,性情极为自负狂大。
他自认北天竺国富民强,不必仰大唐鼻息,甚至还起了南进侵略的念头,于是先派二千骑兵伏击了大汉使团。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若斩了,就代表举国死战之意。
当日大唐使团尽数被俘,三十人被杀了二十几个,但当夜王玄策却过人武艺与胆识脱困而出。
按说这种情况肯定是要回大唐禀报皇帝,或兴兵讨伐,或要求各地赔偿等等,可王玄策却心有不甘,大唐男儿岂可在番邦受辱何况他手里还握着冠军侯霍去病的曾用剑。
前人勇略,后人理当效仿
因此王玄策便一人一剑逃出了北天竺,绕路翻越喜马拉雅山,先到吐蕃国见松赞干布,评三寸不烂之舌借兵一千二百,随后又到泥罗国借兵七千,合两国兵力征伐北天竺。
只身翻越喜马拉雅山何其难到异国借兵又何其难
但王玄策全部都做到了。
他率领不足万余人的军队挥师北下,一路破北天竺城池二百八十座,斩天竺兵将三千,赶阿罗顺那手下兵卒一万二入恒河溺死
此战绩足以彪炳青史,不过王玄策此人心怀更大,挥师直入北天竺国都,生擒了新国阿罗顺那。
准备来援救的东天竺国君直接给吓破了胆,增援兵力在半道就让撤回去,换成数万牛羊及金银珠宝请和了,这也算是识时务。
不然以天竺落后的兵法战阵,必然要被全部灭国
数月后王玄策凯旋而归,带着数万的牛羊及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宝、北天竺国王阿罗顺那,以及为数不少的女性俘虏。
太宗皇帝李世民大喜,亲自迎出金飚门,后来又封王玄策朝散大夫。
此事到此本来就应该圆满结束,可是在王玄策的俘虏之中却出了一位名叫那罗迩的妖僧,这妖僧自称已经活了二百岁,还有一手颇为蛊惑人的戏法。他在长安城里炼制出一种“畔茶佉水”的东西,此水能融化草木金铁,因而长安城里名声大噪。
以现代社会观点来看,畔茶佉水极有可能就盐酸或者硫酸之类的强酸,仅此而已。
但由于时代背景的局限,不单长安百姓认为妖僧有道行,就连雄才大略的唐王李世民也认为妖僧神乎其术,并在金飚门接见了妖僧那罗迩。
唐王李世民少年时便征战天下,后来争夺皇位又中过剧毒,身体底子耗损严重,谈论过程中不免问你妖僧那罗迩延年益寿之法。
那罗迩其实也就活了六十多岁,但此人很能吹。
声称早年习过瑜伽,又修行西天如来大乘佛法,寿元起码有五百二十岁,再过十几年还能返老还童,胡须由白转黑,甚至长出新牙来。
又说这都修大乘佛法的功德,若皇帝想要长寿,必在大唐开大乘佛法。
唐王对此将信将疑,举国笃信西方教而导致国破的例子才刚发生,他并不想让大唐信奉西方教。
且高祖李渊建唐就颁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