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蠢猪,请你赶紧坐下吧。”
“你”
小公主也道:“你干嘛又骂人”
墨非敲了一下小公主的额头,冷声道:“我告诉你,李广名不符实如今能够查到他参加的战争共有八次,三次大败,两次迷路,剩余三次是小胜。而完胜的那次就是带了一百人,去追击三个匈奴射雕手。”
太史公在李广传一篇描写的确极为精彩,其重要原因不过是跟李广之孙李凌交情好罢了。
这掩盖不了事实
墨非继续道:“而且完胜那次他作为领军大将,竟然至全军不顾,轻易带着百余人追击。
另外刚才端木良说的万余军马都被斩杀,只有他一人逃了回来,那万余军马都是葬送他指挥不当之下。
不可否认李广个人武功很强,还有一腔热血,但是作为将领他根本就不合格,端木良还要以他为榜样还什么为将,为将楷模那是卫青、霍去病”
端木良道:“李老将军那五次出师不利只是运气不好罢了。”
“我操,五次都运气不好”
“天意使然”
墨非愣了端木良一眼:“卫青将军之前就没有领过兵,为什么就能够七战七胜”
“马奴岂可与李将军并论。”
“我去妈了个逼”
这会墨非真是急了眼,一脚把端木良的案子踹翻,揪住他的衣领,将他贯在了地上。
“没有卫青、霍去病两位将军把匈奴人赶到阴山以外,你们这帮傻逼腐儒能在这里闲坐着大言不惭早他们被匈奴人砍了脑袋当夜壶用了。”
其实不单端木良,在场的儒生包括后世许多文人都有些看不起卫青。
这些不得意的腐儒文人都以为自己读过几本书,有经天纬地之才,却偏偏得不到皇帝的重用,心里酸如醋缸。
他们想卫青不过是马奴出身,靠着姐姐卫子夫当了皇后才出了头而已,还官至长平侯,越想越酸,什么外戚、马奴都往这位民族英雄头上乱扣。
但其实汉武帝时是论功封侯,卫青的候爵那是因为七战连胜,为华夏拓土千里,硬打出来的。
而文人更同情李广,一是李广的出身好士族,二是不得意的腐儒文人喜欢拿李广自比。
李广难封
那只是军功未到而已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没有故意针对这位老将,因为李广的几个儿子都被封了候。
因为这些,墨非都懒得再问端木良辩论,这蠢货显然就是那种“实干误国,空谈兴邦”的主,比先前那三人更能扯淡,也更能吹。
而这时态度非常谦逊的苏治终于开口了,说道:“兄台原来如此推崇卫大将军,不过”
墨非扭头:“说”
“拿卫大将军奇袭龙城来说,数万军马,也不过俘虏了七百匈奴人,其耗费之大远要超越战果。孙子云,凡兴百万之师,日费千金故而卫大将军根本就不算是胜了。”
苏治风轻云淡地看着墨非,气度颇为优雅。
墨非先没理他,而是和小公主敖明心道:“你眼神可真是差劲的很,跟他们学习,还真不如去跟咱们酒楼里的那个伶俐店小二学习。”
端木良冷笑:“无话可说了罢”
众儒生都认为苏治一语中地,打到了墨非的要害。
因为数万兵马奔袭千里,只俘虏了七百人,这怎么看都不像是胜仗,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之处。
小公主敖明心想法也是如此。
被围在人群中央的墨非,却是摘下苏治的儒冠,一脚给踢飞了。
“跟在座的诸位垃圾辩论,我实在憋了一肚子的火,忍不住。问你们一个简单的问题,打仗打的是什么”
本章完
第354章她如水
儒生拘泥不化,在这种情况仍然没有想要抡起大棒把墨非轰出去,想的是如何将他驳倒。
吃过几次亏,苏治吸取前几人的教训,诘问道:“兄台以为是什么”
面带愠怒的墨非道:“打仗的根本是民生经济。卫将军奇袭龙城虽然只俘虏了七百匈奴人,可你们翻翻典籍好好查查,除了俘虏这七百匈奴人之外,他带回多少匈奴人的牛羊马匹而这是匈奴人的根基。在座的各位垃圾,你们懂了么”
苏治的脸顿时暗淡了下来,无言以对。
打仗可不光是看杀了多少人。
就以匈奴来说,失去马匹他们就丧失了骑兵的优势,变成了没牙的狼,而失去牛羊他们可能连饭都吃不上。那么也就无力在骚扰大汉边境。
卫青的眼界岂是这些腐儒能够比拟的
他直接摧毁的是匈奴的国之根本。
四明学宫的这群腐儒也能想清楚这其中的道理,无力地捶着拳头,一片唉声叹气,这辩不过墨非这四明学宫的牌子就算彻底给砸了。
场面逐渐嗡乱起来。
小公主敖明心则极为惊讶,一直瞪眼看着墨非。
长安城最富有盛名的四明学宫,她以为已经很了不起。她每日来这里听讲和儒生们谈论各类问题,已经觉得这些人每个人才高八斗。
然而此时百余儒生都在场,竟然无一人能与墨非应对
墨非态度虽然粗野,可每句话都能够直指问题关键所在,鞭辟入里,其眼界襟怀明显比儒生们高出几个层面。
她甚至希望有人能够把墨非驳倒,不然就家伙就太得意了。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
腐儒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在思索如何能够驳斥墨非。
墨非很无聊的在小公主的案子上坐着,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