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1(1 / 2)

d”

很多人认为燕窝是明代之后才传入中国,其实不然,最早的燕窝输入时间可追溯到唐朝,只不过明代之前只供皇宫享用。

最早的燕窝诗是唐朝杜甫写的,诗名就是燕窝:海燕无家苦,争衔小白鱼。却供人采食,未卜汝安居。味入金齑美,巢营玉垒虚。大官求远物,早献上林书。

关于燕窝珍贵王琛知道,但在他印象中,也没有朱县丞说得那么夸张,他在网上看到过,正宗燕窝一斤大概在一万五以上,怎么北宋皇宫贵族吃起来都觉得奢侈了

诶,好像又摸到一条发财致富的路子。

王琛不动声色询问道:“燕窝一两能卖多少钱”

“有价无市啊。”朱县丞感叹道:“上回我听说有人三十两黄金求购一两燕窝都未得到,你想要尝尝燕窝的滋味,今天是最好的机会了。”

哪个瓜皮三十两黄金求购

哥们儿给你拉个一百斤过来

王琛记住了,转而道:“燕窝我就不要了,伯父你要你拿了去。”

朱县丞大喜,“那行,我和周知县分了,你且看看要何物,赶紧拿了,咱们快点出去,待会有人来清点撞见了可不好。”

王琛嗳了一嗓子,开始看东西了。

绫罗绸缎什么他肯定不会要,刀剑之类同样。

可是库房里实际值钱的东西并不是太多,他估计绝大多数已经被林家运回了林家祖宅,可惜了。

算了,退而求其次,先看看玛瑙吧。

一个小箱子里,放了好几块玛瑙料子,具是没有雕刻过的。

红绿黄褐白都有。

王琛对玛瑙并不太了解,不过他知道南红玛瑙比较值钱,于是伸手拿了那块红色玛瑙,询问道:“伯父,你可知这是什么玛瑙”

“哦,我认识,大理国那边过来的赤玉,还算不错,你要的话拿了去。”朱县丞随口道,很显然不是太在意。

可王琛一听却认真起来,大理国的赤玉不就是南红玛瑙吗这块料子拿在手里大概一斤多重,又没有半点瑕疵、颜色绝佳,估计能值不少钱,他收了下来。

至于剩下几块五颜六色的玛瑙,他不太感兴趣。

又看了看剩下的东西,王琛着实有点无语,好像没啥值钱的了,他都懒得挑,“咱们走吧。”

“不要其他的了”朱县丞诧异道。

王琛咂咂嘴,“没啥好东西。”

“这倒是,大多数好东西都在林家祖宅里呢。”朱县丞无奈地随手捡起一块黄色印章掂了两下,“像这种寿山石帝其实也不值几个钱。”

“嗯,走”话说了一半,王琛一激灵,瞧过去道:“伯父你说啥你手里拿的这块印章是寿山石石帝做的”

朱县丞被他大惊小怪吓了一跳,埋汰道:“不就一块石帝么,用得着这么大声”

也不怪朱县丞不在意。

寿山石真正价值高起来是在明朝以后。

如今才北宋,人们压根不懂寿山石的价值。

而寿山石石帝说的正是现代社会价值连城的田黄

沃日

竟然是田黄

王琛感觉自己被巨大的幸福砸中,都要晕过去了,他赶紧上前道:“这块印章我要。”

朱县丞随手抛过来,“给你。”

王琛吓得手忙脚乱,急忙伸手接住,幸好没有摔地上,不然坏了自己得哭死啊,他顾不得和朱县丞多说什么,拿在手里掂了掂这块狮身雕刻的田黄印章,预计大概宋制一两重

第085章保底能挣一千万

带着两块宝石回到租的院子。

王琛迫不及待回到空间,把东西和之前皇帝赏赐的放一起。

他清点了下货物。

如今自己有绫罗绸缎各一匹,紫灵芝大概两斤,这两样相对于自己得到的其他东西来说并不是太值钱。

值钱的有文房四宝一套,和田黄玉笔身湖笔四支、李墨一块、澄心堂纸二十张、鸡血石做的砚台一块、一支五十年以上野山参、一支百年野山参和刚刚得到的南红玛瑙以及田黄印章。

还有上回留着没有卖出去的麝香。

嗯,也不知道拿回现代社会能卖多少钱。

这些都是和林家闹矛盾期间得到的东西,王琛总体来说觉得非常满意。

距离梅姐黑市拍卖会没几天了。

如今大仇已报,店里又缺少货物,他准备返回现代补货。

去了王记。

王琛见到刚刚聘请过来的唐先生,是个六十岁左右两鬓白发的小老头,挺精神奕奕。

王云仓带着王文秀和小翠去乡下办理户籍,不在。

他交代乔布斯、徐江等人看好店后,便独自来到濠河边上穿越。

没有贸贸然穿越,而是根据记忆寻了下位置,确定河边大致对应现代社会草坪后,才开启穿越。

在神秘空间里。

他先是给几样值钱物品拍了照片,随后才推开门。

回到现代。

时间还是晚上十点多。

濠河边上已经没什么人。

王琛第一时间检查了下,能量最大值达到了1501,按照他对空间的了解,如今空间应该达到了三十立方,下回想带点大物件去北宋不成问题了。

不知道是不是新闻影响力还在持续,能量值依旧飞速增长。

12。

22。

18。

没有之前增长的那么快,他估计明天就能充满。

拿下一万六千亩地,王琛觉得自己可以在北宋广招人,培训一下,搞一个“工业革命”也未尝不可。

诶,先不想这些。

打车回医院吧。

不多时,他上了出租车,犹豫片刻,最终还是给发了条信息:梅姐,睡了吗

梅姐几乎秒回:没。

紧接着,她又发过来一条:拍卖会再过三四天开始,忙活到现在,我听老黄说你有好东西,要不要参与

王琛:我发几张照片你,你看看能不能拿过去拍卖。

梅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