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3章(2 / 2)

这些事被杨若晴发现了,她就耐心的教导大志,给他做心理工作,因为杨若晴觉得站在一个7岁孩子的视角,这些行为很正常。

可是,在拓跋娴的眼中,却不那么认为。

或许也是因为皇室最注重血脉的纯正吧,拓跋娴对大志自始至终都是淡淡的疏离。

出了恶作剧的事情后,拓跋娴那是更加明显的冷淡大志……

拓跋娴有拓跋娴的考量,杨若晴不去追究那些。

咱现在就说王翠莲吧,这位大奶奶,可是真正的帮着杨若晴一块儿抚养大志长大的。

王翠莲也不会想太多,反正她就是疼爱家里的孙子孙女们,尤其在辰儿失踪的那几年里,家里的气氛很不好,也得亏有长相跟辰儿有好几分钟相似的大志来填补大家心里的空缺……

大志来骆家的时候,才刚刚周岁,都不记事,也不会说话,是杨若晴和王翠莲她们悉心教养,养到7岁左右,才被他扬州的亲娘接走……

一个孩子从那么丁点儿养到7岁,7岁搁在后世都上二年级了!

容易吗?

这两千多个日夜的照顾和共同生活,感情肯定是非常那啥的……

所以此刻,王翠莲仔细端详着大志,然后就一语点破大志瘦了很多这个事情来。

大志微微一愣,抬手摸了下自己的下巴,笑了笑说:“大奶奶,不会啊,我每天都吃的很饱很饱啊!”

“我不信,你下巴都尖了,你问你娘和小乔。”

“是吗?”大志于是将目光投向杨若晴和小乔。

小乔轻轻点头,“之前看到他第一眼,我也觉得他瘦了很多。”

杨若晴也不否认,“你如果每天都吃的很饱很饱,不至于瘦成这样,我怀疑你要么就是每天运动量大,要么就是看书看得辛苦……”

“没有没有,”大志摆了摆手,神色间带着几分羞愧,“到了京城的这段时日,每天到处去拜访师长,参加同乡学子们的各种聚会,这段时日疏忽了学业,心中有愧……”

到了京城后,他才发现念书念到最后,已经不再是埋头专注于书本了。

结交。

拓展人脉。

拉帮结派。

就算你不会做那些,但当你进入了那个圈子,自然而然就有人过来接引你,带着你进去。

所以前段时日在京城,大志阵阵体会到什么叫做文人墨客的交友生活。

以赏花,作诗,庆生,接风,洗尘,又或者践行等等为借口的聚会,前前后后他参加了不下50起!

几乎每天回到住所(大舅在京城的宅院),都是醉醺醺的,别提看书了,喝多了酒,那手握着毛笔都不稳当。

“每天忙于应酬,估计满肚子装的都是酒水,吃不到二两肉,劳心劳力的,不瘦才怪。”杨若晴打量了一番大志,道。

大志点头,“娘说的对,果真是这样的。好在如今终于回家了,可以让自己沉下心来好好温习温习功课!”

“看书不急,日子还长呢,慢慢看。”杨若晴微笑着说。

前面那些年,学的太苦了,好不容易考中了功名,虽然说,人的一生都得充电,但却有个轻重缓急。

“志儿,接下来在仕途那块,你是如何打算的?”

待到妮妮玩累了犯困了,小乔带着她去了隔壁屋子找乳母睡觉去了。

而王翠莲也带着团团圆圆去了前院玩耍,屋子里,只剩下杨若晴和大志母子的时候,杨若晴开门见山问大志。

“娘,这事儿在回来的路上,大舅也问过我。”大志起身未杨若晴的茶碗里,续了一碗热茶后,在她对面的那把凳子上端端正正坐了下来。

说实话,这个时代念书的人,受孔孟思想的熏陶,在平时的言行举止里,哪怕是端茶碗,或者一个简简单单的坐姿,都有文人的气质。

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儒雅斯文,翩翩有礼……

这些词儿真的不是拍马屁的,而是真的能够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体现,让你一看到,就会感叹:这个人是念书人!

杨若晴对大志这种斯文温润的气质,非常的满意,加上又长得俊秀……不愧是她杨若晴养大的儿子!

“既然你大舅跟你谈过,那你怎么想的呢?”杨若晴又问,语气非常的温柔,也非常的有耐心。

完全就像是儿子马上大学毕业了,老母亲在吃晚饭后,询问两句儿子接下来是准备找工作呢?还是继续深造考研?

如果是找工作,准备去哪个城市找?需要家里帮忙做点什么?

此刻,面对杨若晴的询问,大志认真想了想,接着说:“大舅告诉我说,我是二甲进士,排名48名,按照我的出身和成绩,可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或至六部为观政士,这些皆为正七品侍补之职。”

“若是中央六部九卿,都察院,大理寺等衙门有缺,亦可补上。”

杨若晴轻轻点头。

这就是古代念书人的一旦考中功名后的待遇了,直接就可以进衙门吃官家饭,你考得约好,考中了状元,榜眼,探花,那就是天子门生,你的选择面也就更宽广。

像当初大安,直接考中状元,然后进了翰林院做修撰,直接从六品官职。

左锦陵是探花,应该也是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虽然他们这种从六品,正七品,品级不算很高,但却是仕途的重要起点,前途无量。

是皇帝把他们放到特定部门去实习的。

就如先前大志所说的那些进士可供选择的部门那般,进去之后也不是即可就会让你手握重权,同样先学习。

等正式期满,方可授职。但这其中的过程,可长可短,因人而异。

“既然你大舅跟你分析的很清楚,那你呢?你怎么想的?”杨若晴又问。

反正过完年去京城,是包要去的了。

大志想了想,抬起头说:“我心里还没有定夺,我想先听听娘的意思。”

“娘让我去哪里,儿子就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