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痴人说梦。
要知道,倪光南可是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有名的技术专家,他在业界的影响力非常大,可轻松组织起一批技术研发力量。
如果两人的关系不破裂,他的技术,再加上柳传志的市场营销能力,那种设想并非不可能。
要知道,到了后世,华为最终发展成为了全球第一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和无线通讯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其地位,远远不是联想能比的。
关于结果,这只是后世大家的一种猜想,谁也没有确切的答案。
至于现在的吴小正,他并不在意那个结果。
他所在意的是,一位注定会被联想扫地出门的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现在了他面前,他需要抓住吗
他有本事抓住吗
要知道,倪光南不仅是一位专家,还是一块很难啃的硬骨头,一般人根本折服不了他。
正文第752章又埋下一颗种子
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吴小正忍不住想起了这句话。
对于it企业来说,企业家和科学家之间的珠联璧合,其重要意义并不逊色于爱情。
他不知道,在若干年以后,柳传志会不会因为倪光南的离去而后悔莫及。
但他无意去改变这段历史。
他现在所考虑的是,主动要折翼的倪光南现在就在他面前,自己要不要抓住机会,要不要抓住这个人。
因为知道历史的走向,吴小正十分清楚计算机与通信融合ict的重要意义。
这是未来it技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而毫无疑问,在未来的几年,倪光南就是这一领域的领导者、先驱者。
只可惜他注定要折翼。
吴小正真的心动了。
如果没有遇到倪光南,他绝不会轻易去涉足这一领域。
因为他知道,这一领域,并不是招几个技术员就能轻松起步的,而联想在这一领域的起步,是建立在计算机研究生几十年发展和积累的基础上。
这些发展和积累,就汇聚到了倪光南身上。
未来的华为,每年一百多亿美元的销售额,并且还在不断壮大。
这真的不能让吴小正不心动。
钱是次要的,赚再多钱他也花不完。
主要在于一种成就感,在于一个强大的中国梦,在于一个领先于世界的科级梦。
不管怎么样,先埋下一颗种子再说
于是,吴小正毫不犹豫地抛弃了柳传志,把心思放到了倪光南身上。
柳传志再牛,他也只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他的性格,他的行事方式,他的经营理念吴小正在后世的学习中早已熟知,他并不指望能从柳传志身上学到太多东西。
但倪光南不一样。
他如果抓住了倪光南,很可能成就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段神话。
“老倪,真的很高兴能碰上你,我有很多问题想向你请教。”
吴小正表面上把姿态摆得很低,但在称呼上,却偷偷地换成了较为平等的称呼。
他这是有意的。
从“柳倪之争”他得出了一个结论。
对于倪光南这种情商较低的技术派,要尊重他,但不能失去自我,绝不能连错误的都迁就他,而把他神化,更是一种捧杀。
最好能在他所擅长的区域折服他
因此,他在小心翼翼地摸索和倪光南的相处模式。
柳传志愣了一下。
吴小正现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像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更像是一个技术狂人。
不过,对此他是理解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他也跟吴小正现在这样,整天在跟倪光南探讨技术问题。
因此,尽管他也对吴小正这位年轻的企业家很感兴趣,但并没有冒然发起话题。
他觉得,应该再多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吴小正,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跟他来探讨。
在企业经营这一块,柳传志也还在摸索之中,他也有着很强的学习欲望。
基于这点考虑,他并没有去打断吴小正的交流,而是耐心地听了起来。
“老倪,这次因为一体机的事,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发展问题。”
“怎么说”
一谈到技术,倪光南的兴趣就被撩了起来。
尤其吴小正所抛出的正是他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我现在还是一个完全的外行,说错了还请指正。”
吴小正先客气了一番。
这是必要的。
尽管他有着后世的经验和见识,但在计算机技术方面,他现在连半桶水都算不上,很容易在倪光南这位真正的专家面前错漏百出。
“在技术问题上,你不需要客气,错了也是概念问题,而不是技术探讨的问题。”
在技术的话题方面,倪光南非常认真。
“老倪你看啊虽然说我们现在有了属于国内的品牌计算机,包括长城,也包括你们迎头赶上的联想,以及还有方正、浪潮等。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计算机的生产方面还属于组装阶段。”
“比如说,cu是国外的,存储技术也是国外的,显示技术也是国外的,连操作系统也都是国外的,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非常少。”
“就算是联想,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属于自己的主板,但不可否认的是,主板上的主要芯片也还是国外的。”
“于是我就在想,咱们国内啥时候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标准呢”
“老倪,你们这些科学家任重道远啊”
吴小正很不厚道地扯起了技工贸的话题。
既然你们迟早会因此而激烈争斗一番,那我何不这方面也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