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之尊,以他之时代,绝不是手无缚鸡之力,披着大袍的寻常帝王而已,事实上,上古部落时代,以武为尊,黄帝之力气身高想来应当不输蚩尤,能败炎帝已经说明很多。”
“杀夔牛于沧海,此沧海非真沧海,此夔牛亦非真夔牛。”
老道士的话中有很多提点之语,孙长宁默默听着,同时心中念头百转。
若是不去细想,只是以为这是黄帝时期的一则神话故事而已,但如今看来,黄帝杀夔牛于沧海,此沧海或许就是自身气海。
黄帝乃道家之祖宗,不论是尊为还是真是,首先金丹之言最初被后人牵强附会的就是黄帝,也有黄帝鼎中烹金丹,乘龙飞升的故事。
“夔牛就是人身之雷兽,以雷震筋骨皮膜,贯穿天宫紫府,昆仑山上九天玄女降世,是谓之开辟灵慧,而归墟显化,正是沧海之底。”
“雷震沧海,黄帝杀夔牛以著雷鼓摄蚩尤,蚩尤或许也不是蚩尤,而是人身之中的浊气。”
“真个如洗髓伐毛一般,雷音震出人身之中的浊气,使得先天一气贯穿四肢百骸,发于沧海,传说黄帝制鼓是为了防止蚩尤飞走,九鼓之后蚩尤不能登天,故落地与黄帝战,被黄帝所杀。”
孙长宁低声开口,而老道士闭着眼睛,点点头。
“说的很对,蚩尤是人身的浊气,雷震蚩尤,让蚩尤不能逃离,渐渐被阳气震灭,化在身躯之中,而尾闾此处凶险万分,如果贸贸然打开,则蚩尤飞走,带着人身先天之气一并离体,则人有性命之危险。”
“要驱离浊气,但又不能贸然动手,要循序渐进,黄帝擂鼓九次镇压蚩尤,正是此中道理。”
“涿鹿之战,你如果细细想的话,会发现,这就是一场人与人自身之间的较量,黄帝为阳气,蚩尤为阴气,阴阳交战,最后上阳降服下阴,定下人身脉络诸气运行,使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老道手中捏起一个印,那口中发出一声低喝,顿时一道炸雷响起。
孙长宁浑身上下猛地一震,那一瞬间,身躯之内仿佛有一团雷霆炸开
轰
一道气息自足底涌泉穴升起,直接贯穿三处丹田,最后传入紫府,再一鼓作气顺着龙骨直坠而下
“阴阳动静,阴自阳中而化,此时以阳气贯穿阴海,须得小心,小心,万万小心”
老道开口,而孙长宁耳中听得这一句话,同一时刻,那道先天之气已经打在尾闾之上。
孙长宁被这一下直接震的就要站起来,然而那身躯中传来的潜意识告诉他自己,此时此刻正是紧要关头,千万不能站起身来。
一旦站起来,那么“蚩尤”将会逃逸出去,“黄帝”的苦工将会功亏一篑。
第四百零九章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浑身上下的筋骨皮膜都在颤动,孙长宁屏住一口气,四肢百骸之内开始升起灼热的气来。
阳气汇聚,欲撕开尾闾,然而刚过易折,此时阴气被阳气所冲而引发暴乱,故此蚩尤将逃,而黄帝需以雷驭鼓,连震九下,以平蚩尤之祸。
咚咚
咚咚
咚咚
“紧守心神,做到观空亦空,空无所空。”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无无,无执。世间万事万物,都生于无,而归于无,无生于有,有归于无,无者有也,有者无也。金木水火土异物,自然相假,众相寄托,共成一身。是知形体,由来虚无。细析推陈出新,遍体虚幻,况一切诸法、念念,亦复如是。是知无即是有,有即是无,自然而已。”
老道士的声音响起,同时伴随着雷声隆隆,孙长宁凝神闭目,一口气息提而不落,聚而不散,双手放置于膝盖之上,如此连续九次翻转,身躯中的暴虐阴气开始渐渐平缓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忽的,那道先天之气有了动作,乘着阴气彻底平稳,它一鼓作气,如龙般勇猛精悍,直接带动四肢百骸之内所有阳气,瞬间冲破地狱之关,将尾闾彻底打通。
尾闾通而归墟开辟,人身之中地府显化,天宫地府相对而出,上映昆仑之上,下照归墟之海,阴阳自立,开辟人身天地。
归墟亦作“归虚”。传说为海中无底之谷,谓众水汇聚之处。
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张湛注:“归墟,或作归塘。”
明李东阳初预郊坛分献得南海诗:“归虚下有通灵地,广利中含济物功。”
归墟,比喻事物的终结与归宿。
蚩尤寂灭,没有自尾闾逃出,被归墟所摄,黄帝擂九鼓震九道雷音以降蚩尤,阳压阴,以先天一气贯穿全身,令得沧海平定。
一切的言语玄之又玄,但从微观之中醒来,重新回到宏观世界,一切的玄奥说法都成为虚幻的景色,最终的情景则是孙长宁打通尾闾,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尾闾是纯阳初始,此时阴将尽,阳将纯。
一如清静经中所说,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能动方能静,以动镇静,以静反哺于动,阴阳融汇。
“做的很好。”
老道士缓缓点头,此时睁开眸子,那身后处,太乙救苦天尊的塑像前,有三柱长香在燃烧,其上升起袅袅青烟。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道将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的后半部分缓缓诵读出来,孙长宁低声同样念诵了一遍,只是一遍清静经文运转之后,身躯中升起燥热的感觉,复又以极快的速度消弭,最后彻底恢复到寻常状态。
孙长宁吐出一口气来,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