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8(2 / 2)

一个小小的变动,却能带来那样严重的隐患,世事往往就是这样,很像蝴蝶效应,扇一扇翅膀,在遥远的未来就能掀起一场龙卷风。

不过这些都只是想想而已,距离太远的事还是先不要想为好,现在自己这只蝴蝶变成了一只在暗中窥伺天下的雄鹰,一切的连锁和历史大概都会发生变化,到时再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吧

这样想着,另一个地方却也在说着这只蝴蝶。

长安城每天地早晨,所有负责内政和京畿防卫的官员都要去董卓那奢华如皇宫的董府进行朝议,但自从郿坞修成后,要是没有什么重要的事,薰卓基本不出郿坞,往往过上好几天才回长安参加一次。

但另有一个地方的议会却依旧维持着她的盛况,每日一聚。

那就是王允的司徒府。

薰卓自入朝廷以来,其下西凉诸臣虽然是手握大权了,但很多具体事务却还是依靠着朝中旧臣,只要这些人不反抗,董卓便自然而然地将他们视为愿意拥护自己的。

而这些个人手里握实权不多,所干地活却比那些拿着实权地人要多的多,说句不好听的,就等于是苦力一般,做完了事,再向握着实权地人报告,好就好,一个不好,董卓那批人就能把他们给换掉。

可王允却是个不一样的人,自董卓入京以来,王允对董卓是极力迎合,有时候甚至故意讨好,这使得董卓对王允十分信任,便将朝中诸般大权交于他处理,而李儒则主要处理与军队相关的内政,与王允分工而治。在外人看来,王允只是和李儒所管不同,政见不和罢了。

而王允做了朝中旧臣之首,他在府第里每日都将那些朝廷旧臣聚集在一起处理事务,一方面对董卓是极力配合解决,同时也秘密商议一些给薰卓的人下绊子的事。

可是今天,他们的议论随着士孙瑞的话语,又聚集在了一个让他们感到奇怪的人身上。

“司徒大人,依司徒大人看,这华雄其才其德如何”

王允听了这话,眉头一蹙道:“好好地,君荣何故提起华雄我等不久前已说过,此人心思难明,所行所为太过独处而行,不知其目的为何。他不与李儒亲近,亦不与我等交好,仿似不欲同朝中重臣有所纠葛,却又与徐荣李肃关系密切,这般行为教我等难于定夺,暂且静观其变。”

说到这顿了顿,王允面露一丝无奈,惋惜道:“可惜了他一番才干,正当为国出力,却紧守那安邑,不与外间各官通往来,还走在我等与西凉一脉当中,稍有异变,恐怕他是两面受敌,只望他不是想同徐荣李肃在朝中另起一势力,如此到时,允方得助他一助,也免他一番才干就此无用武之地。”

其他人也同样露出一副感慨的表情,安邑一地的政绩,那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值此全国战祸连连,就连长安都有些民生凋敝之际,华雄却能使安邑的民生好成那样,实在让人感觉到有些匪夷所思。

这些人不止一次地说想要试探下这样一个爱民如子的将军对残暴不仁的薰卓有多少忠心,想要将华雄拉到他们的阵营中。

这也难怪,王允虽然得董卓信任,握有不少实权,可最实际的兵权却是少得可怜,而华雄手下好歹也有三万士兵,虽及不上西凉铁骑之精锐,人数却也不少。

偏巧地如王允所说,华雄不与西凉大将亲近,就连管西凉军内政的李儒,华雄也仅止于礼,别说华雄有些才干,就算没什么才干,就冲着三万人,他们也要努力地拉拢下。

可事实往往不像他们所料,华雄就像是绝缘体一样,几乎不和任何人拉帮结派,就成天和徐荣李肃胡混,却还混出了点名堂,最后抱着个安邑过上了安生日子。

第四卷第一百一十章

更新时间:2008101115:45:05本章字数:6871

每天就弄些七七八八不知道是些啥东西,使得王允他们像狗咬刺猬一样,无处下口。

士孙瑞看着众人的表情,心中暗笑,脸上也浮现出一丝得意的微笑,即便这笑容在他那张脸上看起来十分温和,但那模样却还是很有点小人得志的样子。

王允察言观色,见士孙瑞的神情古怪,不由问道:“君荣,你突然提起华雄,可是有所发现”

士孙瑞笑道:“身在董营心在汉”

众人听着这句话,细细品味起来,王允颌首道:“君荣此言,正印我等之心,想必君荣非是胡乱说之吧”

“司徒大人高见此言正是华雄所说”

众人闻言,纷纷面露惊讶之色,王允忙问道:“君荣此话何解莫非华雄知晓我等之心,快快详细道来。”

王允的话是现场每个人的想法,大家都以为华雄说出这话是知道自己等人韬光养晦,忍辱负重的心思,当下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华雄如何知我等心思他成天待在安邑,怎会知我等之秘密士孙大人是否说笑”

“是啊这实在断无可能即便华雄有通天彻地之能,亦不可能知我等秘密。”

“莫非”说这两个字的人目光不停地扫视左右,好半晌才续道:“莫非此间有奸细不成”

此言一出。大家纷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可彼此都是很熟悉相交多年地人,一直同一阵线走过来,根本就想不出会有谁是奸细。

“诸公莫慌,且听君荣说话。”王允一句话便制止了现场的纷乱,众人都安静下来,用等待解答疑问的眼光看着士孙瑞。

士孙瑞这才说起华雄向他表明心迹一事。请王允定夺是否相信于华雄。与华雄共同算计薰卓。

此时士孙瑞并没有说提亲的事。王允不确定,他可不敢说。

王允略略思忖了一下,眉头微锁,随即又舒展开来,显是想得明白了,这才问向其他人:“诸公以为如何”

众人开始发表意见,意见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出入。一致认为华雄的心迹可信,因为从情理上来说,华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