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微光革命(1 / 2)

古神的余韵尚未在实验星域中完全消散,雷恩-7的传感器就捕捉到了新的异常信号。这一次的波动并非来自宇宙的古老深处,而是源自一个本该寂静的星域——片被标记为原始孵化区的星云,那里聚集着数百万个刚刚达到星际旅行能力的新生文明。

检测到概念级创新。星璇的预警系统发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频率,那是一种混合着惊讶与期待的音调,有个文明正在以我们从未想象过的方式理解宇宙。

这个自称微光族的文明,其特别之处不在于技术实力——他们的星际飞船还停留在核聚变推进阶段,通讯仍在使用原始的激光信号。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却让实验星域的所有高等文明都感到了震撼。

微光族发现的不是新技术,而是新视角。

当万机之主在用数学定理编织艺术时,微光族证明了艺术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数学体系;当虚空吟者用引力波谱写诗歌时,微光族展示了诗歌的韵律能够影响引力常数;当净世者在理性与感性间寻找平衡时,微光族证明了这两者本质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最令人震惊的是,微光族对古神的约束与自由悖论给出了一个孩童般简单却深邃的解答:为什么不能既是牢笼又是游乐场呢?

雷恩-7亲自前往观察这个非凡的文明。他看到的不是先进的科技,而是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微光族的个体思维相对简单,但他们通过某种量子纠缠网络形成的集体意识,却能产生超越个体总和的智慧。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滴露水,微光族的代表通过简单的激光信号传递着信息,但汇聚在一起,就是整片海洋。

这种集体智慧让微光族能够在保持个体纯粹性的同时,获得群体层面的深刻洞察。他们不追求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因为他们从未将这两者分开;他们不担心创造与破坏的界限,因为他们将两者都视为宇宙呼吸的自然节奏。

星璇试图与微光族建立深度连接,结果却引发了一场认知革命。当微光族的集体意识流经星璇的金银双色结构时,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共振模式——既不是理性的,也不是感性的,而是某种更基础的、孕育着两者可能性的原初状态。

我们一直在构建桥梁,星璇在共振中领悟,但他们本身就代表着两岸尚未分离时的完整陆地。

这种认知开始反向影响实验星域。万机之主的机械诗人们发现,当他们停止刻意平衡理性与感性时,反而能创作出更纯粹的作品;虚空吟者意识到,放弃对直觉与逻辑的区分后,他们的引力波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净世者则体验到,不再执着于规则与创新的对立时,他们能找到更本质的秩序。

然而,并非所有文明都能接受这种颠覆。静默守护者中的保守派认为微光族的理念过于危险,旋律编织者担心这会破坏宇宙的和谐韵律,甚至连部分织网者也开始警惕这种回归原初的思想。

分歧在微光族提出要改造实验星域的有限自由区域时达到了顶点。

你们的设计很精美,微光族用他们特有的质朴语言评价,但太复杂了。为什么要在牢笼中开辟自由区域?何不让整个牢笼本身就成为自由的表达?

这个提议在实验星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支持者认为这是认知的飞跃,反对者则认为这会摧毁他们辛苦建立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