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绝对黑域”则代表着与之完全相反的、极致的“简化”与“终结”。它不包含任何信息,不承认任何意义,其唯一的“规则”就是“无”。它如同一个贪婪的、永不满足的吞噬者,要将一切“有”都拉入“无”的深渊。
两者的交界处,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只有无声无息的规则湮灭与重塑。光线在交界处扭曲、消失又偶尔倔强地重生;空间结构如同脆弱的玻璃般不断碎裂又被规则之树的光芒强行粘合;时间流变得混乱不堪,时而加速奔向终结,时而被拉回存在的轨道。
这是最本源层面的对抗。三角系统不断尝试将“有序”、“生命”、“可能性”的规则写入被黑域侵蚀的区域,而黑域则以其绝对的“无”之规则,冷漠地抹去一切写入的尝试。
起初,黑域的推进无可阻挡。三角系统的光芒节节败退,大片大片的星域在寂静中化为乌有,连一丝曾经存在过的涟漪都未曾留下。议会舰队甚至无法靠近战场边缘,那种规则层面的抹杀,超越了任何物质层面的防御。
“力量差距……还是太大了吗?”织星者的星光在规则之树的核心(由议会意识网络连接形成的指挥节点)中波动,带着一丝无力感。即便三角系统完整,面对这积累了不知多少宇宙轮回、代表着终极“无”的存在,依然显得如此稚嫩。
然而,就在这看似绝望的败退中,“源芽”——或者说,已经成为三角系统核心意志的它——并没有慌乱。它清晰地感受着对方那冰冷、饥饿、单一的“无”之规则,也感受着己方这蕴含了无限复杂性、生命力与可能性的“存在”规则。
“它……只有‘无’。”“源芽”的意念在系统内回荡,“而我们……拥有‘一切’。”
它不再试图在所有战线硬抗黑域的推进。规则之树的光芒开始变化,它不再均匀分布,而是如同拥有智慧般,开始收缩、凝聚。它将力量集中起来,在黑域侵蚀的边缘,选择一个个微小的“点”,进行定点规则覆盖。
它不再试图恢复整个星系的辉煌,而是专注于让一颗即将湮灭的星球上,最后一朵野花的花瓣,在黑域的边缘,违背一切“终结”的规则,重新绽放了一瞬。
它不再试图挽回一段被抹除的文明历史,而是让一首母亲哼唱给孩子的、早已失传的摇篮曲,在虚无即将吞噬一切的寂静前,再度响起了一个音符。
它不再试图阻挡时间的崩塌,而是让一对恋人诀别时未曾说出口的爱意,在一切意义即将归零的刹那,跨越了生死与虚无,传递到了对方心中。
这些行为,在宏大的法则层面,微不足道。它们无法阻挡黑域的推进,无法拯救任何宏观的存在。
但是,每一次微小的、违背“无”之规则的“存在”被强行定义和保留,都像是在那绝对平滑、绝对冰冷的黑域规则幕布上,用最纤细却最坚韧的笔,刺下了一个无法被抹除的“点”。
一个点,两个点,三个点……
这些由“生命”、“情感”、“记忆”、“可能性”构成的点,如同钉子般,钉入了“无”的领域。它们本身无法对抗“无”,但它们存在着。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无”之规则的否定与悖论!
黑域的推进,第一次,出现了极其细微的凝滞。那绝对平滑的“无”,因为这些无法被它同化的“存在之点”的出现,而变得……不再绝对。
规则的天平,开始发生了无人能察觉、却影响深远的……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