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修复梭投射出的净化光壁,如同在墨池中投入了一块炽热的巨岩,不仅阻挡了概念污染的进一步扩散,更在已污染区域引发了剧烈的连锁反应。那蕴含着秩序、生命与希望之力的金光所到之处,冰冷的“终结低语”如冰雪消融,被扭曲的空间结构缓缓平复,受腐蚀的个体意识从疯狂的桎梏中挣脱。被污染的星域重新焕发出微弱但真实的生机,仿佛久病初愈的病人,虽然虚弱,却终究挣脱了死神的拥抱。
回响星港内,压抑已久的气氛终于得到了一丝喘息。全息星图上,那片代表着污染区域的、不断扩大的暗红色阴影,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收缩。无数文明代表,尤其是那些家园位于污染前沿的,发出了劫后余生的欢呼与对牺牲者的深切缅怀。林雪的名字与“未竟之旅号”的壮举,被镌刻在了一座新建的“守望者纪念墙”最顶端,与九位最初的守护者并列。
烛龙代表的本体从防线最前线撤回,其庞大的龙躯上,那些被污染侵蚀的黑暗纹路在净化金光的作用下已淡化了许多,但并未完全消失,仿佛深入骨髓的毒素,需要时间慢慢拔除。他凝视着星图上缓慢但坚定推进的净化边界,眼中没有丝毫胜利的喜悦,只有沉重的疲惫与更深的忧虑。
“我们赢得了时间,但远未赢得战争。”他在议会紧急总结会议上,声音低沉却清晰地传达到每个代表意识中,“污染只是被压制、被清除,但其源头——那片与‘终结’本质同化的‘起源之涡’——依旧存在。只要源头不灭,这种概念层面的侵蚀就可能再次发生,甚至演化出对抗净化的新变种。”
织星者的星光也带着凝重:“而且,‘摇篮’修复梭并非万能。我们的观测显示,它对已知污染的净化效率极高,但其运作消耗巨大,并且……似乎存在某种‘识别极限’。对于更深层、更隐蔽,或者与正常时空结合更紧密的污染变种,其净化效果会打折扣,甚至可能无法识别。”
为了验证这一点,议会派出的侦察单位在已净化的区域边缘,确实发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迹象:某些星球的地核深处,依旧残留着极其微弱的、处于“休眠”状态的污染信号;一些在污染爆发初期就被深度侵蚀的个体,即使经过金光洗礼,其意识底层依旧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虚无”印记,如同心理创伤,极易在特定条件下被重新激活。
“摇篮”就像一款强大的杀毒软件,清除了活跃的病毒,但无法完全修复被病毒破坏的系统文件,更无法保证系统不会再被新的变种病毒感染。
“我们必须利用这段宝贵的喘息时间,做两件事。”织星者提出了接下来的战略方向,“第一,深入研究‘摇篮’修复梭的原理与局限,尝试对其进行‘升级’或找到弥补其短板的方法。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我们必须着手准备对污染源头——‘起源之涡’的探索,或者说,征讨。”
征讨“起源之涡”!这个提议让议事厅再次陷入寂静。那是一片连前代“方舟”文明都饮恨折戟、连“先驱者”舰队都险些全军覆没的绝对死地。前往那里,无异于直面轮回终结者本身的部分本质。
“我们还有选择吗?”一位来自小型农业文明的代表苦涩地道,“等待它再次积蓄力量,卷土重来吗?”
这一次,没有激烈的争论。残酷的现实让所有文明都明白,被动防御终有被耗尽的一天。主动出击,探索根源,成为了唯一理性的选择,尽管它看起来如此渺茫和危险。
议会迅速通过决议,成立“深渊溯源”特别行动指挥部,由烛龙代表担任总指挥,织星者担任战略顾问,开始着手制定针对“起源之涡”的探索(或进攻)计划。这项计划的规模与复杂性,将远超“先驱者”舰队,它需要调动议会目前所能集结的最精锐力量、最尖端科技,并且,必须找到能够抵御甚至反击那种“概念污染”的方法。
---
维度壁垒,核心区域。
“守望者委员会”密切关注着外界的一切。他们向“新种”传递了净化初步成功以及议会新决议的信息。
“新种”的光芒平和地脉动着,对于净化的成功,它传递出一种“欣慰”与“理所应当”的情绪。而对于征讨“起源之涡”的决议,它并未直接表示支持或反对,而是再次传递出一段更加复杂、带着警示意味的意念:
“涡旋……非源……亦是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