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现场会的考卷(2 / 2)

最费心思的是汇报材料的准备。江辰亲自牵头组织精干力量,起草主汇报稿。他要求材料必须“有血有肉、有骨有架、有思有辩”:

“有血有肉”:用大量来自基层、来自企业的真实案例和数据支撑观点,避免空泛。

“有骨有架”: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完整呈现清源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路径和初步模式。

“有思有辩”: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坦诚当前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难题和自身困惑,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体现思考深度。

初稿形成后,他组织召开了多次征求意见会,范围从县委常委扩大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和基层代表,广泛听取意见,反复修改打磨,力求精益求精。

在整个筹备过程中,江辰特别注意发挥班子合力。他充分尊重李长根在政府经济工作方面的经验,在参观点提升和材料数据审核上多次与他深入沟通。他也听取专职副书记在党建统领、组织保障方面的建议,要求将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作为一条暗线融入汇报。班子其他成员也根据分工,积极负责相关领域的准备工作。一种“书记抓总、县长主经、常委各负其责”的协同工作机制高效运转起来。

随着筹备工作的深入,清源县的城乡面貌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并非突击式的“涂脂抹粉”,而是围绕参观点和路线进行的必要功能提升和环境整治,如合作社参观通道的优化、园区道路的修补、沿线村庄环境的常态化清洁等,强调的是干净、整洁、有序,体现的是一种务实的工作作风。

正式通知终于下达,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如期举行,清源县被确定为重要的现场考察点之一。

考察当日,由省委、省政府领导带队,各省直部门负责人、各地市党政主要领导和部分县(市、区)委书记组成的庞大考察团抵达清源。车队沿着精心规划但绝不扰民的路线行进。

在翠峰镇,考察团成员们看到了茶园里忙碌的社员、标准化车间内严格的操作流程,听到了老周用带着乡音却充满自豪的语言讲述合作社的变化,扫描二维码亲眼看到了产品的“前世今生”。在经开区,他们深入智能车间,与企业负责人交流技改的甜头与阵痛,在创新服务综合体了解中小企业如何获得帮扶。在集散中心规划展板前,他们听取了清源县对接区域发展、布局现代物流的雄心与挑战。

江辰代表清源县所作的主汇报,更是赢得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汇报没有空话套话,全是实打实的做法、数据和案例,既有成绩的自信,也有问题的清醒,更有对未来的思考和建议。一位省领导在点评时说道:“清源县的探索,路子对头,措施实在,效果初显。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回避矛盾,敢于提出问题和建议,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深入思考的精神,非常可贵。”

现场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清源县的发展模式,尤其是“清源优品”引领农业转型、推动三产融合的实践,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获得了广泛认可。

然而,当考察团的车队离开,喧嚣散去,江辰站在县委大楼前,心中并无太多成功的喜悦,反而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现场会的成功,是将清源县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也意味着更高的期望和更大的压力。赞誉之后,必然是更严格的审视和更激烈的竞争。如何将现场会凝聚的共识转化为持续发展的动力,如何将探索的模式转化为可复制的制度成果,如何应对“出名”之后可能带来的新挑战,是他必须立即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