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关于产业性质。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地将东亚纺织的项目归类为‘传统产业扩张’。它本质上是‘传统产业的高技术改造’,其引进的涡流纺和智能化织布设备,单位用地产值和能耗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一些普通制造业项目的标准。我们支持的不是低水平重复建设,而是有科技含量、有市场前景的升级。这完全符合我市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方向。”
“第二,关于指标来源。林局长提到区内挖潜和区间调剂,这是很好的思路。但根据我们了解,江港区存量工业用地盘活难度大、周期长,远水难解近渴。而示范区层面的区间调剂机制正在研究,但需要时间。东亚纺织的项目有明确的投资时间表,市场窗口期不等人。我们探讨的这15亩指标,并非要求新增年度计划指标,而是希望从市里预留的、用于保障应急和重大机遇的‘弹性指标’中予以解决。这个项目作为示范区探索传统产业升级路径的‘样板间’,其成功带来的示范效应和连锁效益,我认为符合‘重大机遇’的定义。”
“第三,关于平衡和导向。我们并非要求特殊照顾,而是寻求一种更精细化的指标配置方式。建议是否可以建立一种‘项目绩效对赌’机制?即,如果东亚纺织项目在约定时间内,未能达到承诺的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能耗环保等标准,示范区管委会愿意协调,将这部分指标等额返还给市里,或者在未来指标分配中相应核减。这样,既体现了支持,也强化了约束和风险共担。”
江辰的发言,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他没有纠缠于项目是否“传统”的定性之争,而是巧妙地将其重新定义为“高新技改”;他精准地指向了“弹性指标”这个可能的存在,并为其适用性提供了充分理由;最后提出的“绩效对赌”机制,更是展现了极大的责任担当和创新思维,将单向的“要指标”变成了双向的“承诺与考核”。
这番发言,让在场的不少部门领导暗自点头。就连林局长,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江辰没有咄咄逼人,而是站在全市资源高效配置的角度,提出了一个更具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副市长听完,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看向林局长:“林局,江辰同志这个‘绩效对赌’的思路,有点新意。既解决了企业当前的急难,也给你们自然资源局加了道保险杠。你觉得呢?弹性指标方面,有没有操作空间?”
压力回到了林局长这边。他沉吟片刻,知道在江辰已经把道理说到这个份上,如果继续简单拒绝,就显得有些固步自封了。他缓声道:“副市长,江局长的建议确实很有启发性。如果管委会愿意承担这样的后续责任,我们自然资源局可以从弹性指标中设法协调解决这15亩用地。但相关的绩效承诺必须白纸黑字,纳入监管。”
“好!”副市长一锤定音,“那就这么定。用地指标由自然资源局落实,绩效监管和承诺兑现由示范区管委会负责。其他部门还有没有意见?”
生态环境局、工信局等部门均表示无异议。
“东亚纺织项目用地问题,原则通过。下一个议题。”副市长干净利落地推进了会议进程。
走出会议室,张主任难得地拍了拍江辰的肩膀,低声道:“表现不错,有理有据有担当。”
江辰微微松了口气。这场协调会上的交锋,他凭借充分的准备、清晰的逻辑和敢于担当的提议,成功地破解了又一道难关。但他也深知,这仅仅是争取到了入场券。真正的考验,在于后续如何督促东亚纺织兑现承诺,如何让这15亩土地真正产生出预期的效益。
每一场胜利,都意味着下一段更艰巨征程的开始。而管委会内部,关于权力与资源的微妙平衡,也即将迎来新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