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扎根一线(1 / 2)

协议签署的墨迹未干,江辰便带着从综合协调组抽调的两名得力干将——心思缜密的小孙和熟悉城建法规的老李,在“三角地”边缘一栋由原区属企业废弃办公楼匆忙改造而成的“现场协调办公室”里,挂上了牌子。

这里与指挥部所在的招待所环境迥异。窗外不再是规整的院落,而是“三角地”杂乱无章的景象和远处施工车辆隐约的轰鸣。空气中弥漫着尘土与旧工业区特有的铁锈气息。

办公室的条件简陋,只有几张旧桌椅、几台电脑和一部临时拉设的电话线。但江辰很清楚,这里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风暴眼的核心。

“瀚海投资”的项目团队几乎同步进驻,在他们租用的临时办公点升起了公司司旗。双方的第一次现场协调会就在江辰这间简陋的办公室召开。

“瀚海”方面的现场负责人姓吴,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皮肤黝黑、作风干练的工程背景高管。他没有多余的寒暄,摊开带来的图纸,直接指向几个标红的区域。

“江主任,各位,”吴总语气急促,“我们前期勘察团队进场,遇到了几个棘手问题。首先是场地内遗留的工业废渣和化学品容器,数量比预估的多,成分复杂,专业处理需要时间和额外预算。其次是地下管线,图纸和实际情况出入很大,好几条主要的市政管线需要改迁,这涉及到与天湖、经开两区市政部门的协调,流程恐怕不会短。”

问题实实在在,关乎安全、成本和进度。江辰记下要点,看向小孙:“小孙,你负责跟进废渣和化学品处理,立刻联系市环保局固废中心,请他们派专家现场鉴定,协助‘瀚海’确定合规且高效的处理方案。费用问题,按协议中关于‘不可预见地下障碍物’的条款初步核算,我们核实后上报。”

他又转向老李:“老李,地下管线的问题你熟悉,你牵头,今天下午就召集天湖、经开两区市政公司的负责人到这里开现场会,拿着图纸,一段一段核对,把需要改迁的管线、责任主体、大致工期和预算理清楚,形成会议纪要,我们按纪要协调推进。”

任务分派下去,办公室立刻忙碌起来。电话声、键盘敲击声、人员进出的脚步声,打破了这里的沉寂。

江辰则和吴总一起,戴上安全帽,再次深入“三角地”腹地。他们避开之前走过的主路,专门查看那些角落和隐蔽处。吴总指着一些新增的违章搭建和偷偷倾倒的建筑垃圾,眉头紧锁:“这些都会增加我们场平前的清理工作量和工作面展开难度。”

“这些问题,我们来处理。”江辰语气肯定。他让随行的街道联络员当场拍照记录,标注位置。“通知城管和属地街道,限期三天内,由责任方自行清理完毕。逾期不清理的,按无主物依法强制清除,费用暂由专项资金垫付,后续追偿。”

他的果断让吴总有些意外,也稍稍缓解了其焦虑。

然而,真正的考验来自于那些滞留的“人”。废品回收站的王老五,在得知“瀚海”团队正式进场勘测后,情绪明显变得更加抵触。他不再仅仅是消极对抗,而是开始有组织地动员站内工人和一些相熟的滞留户,制造障碍。

这天上午,“瀚海”一支测量小组在试图进入回收站相邻区域进行地质钻探时,被王老五带着十几名工人堵在了路口。

“谁也不准进去!这是我们的地方!你们凭什么来测量?”王老五挥舞着胳膊,声音洪亮,引来不少围观者。

测量小组的年轻工程师试图解释,却被工人们推搡着后退,情况一时僵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