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三角迷局(1 / 2)

“三角地”区块位于天湖区与清源市经开区交界处,形状如其名,是一块被两条主干道和一条废弃铁路支线切割出来的狭长三角形区域。按照示范区的初步规划,这里未来将建设成为连接两区的生态科创走廊重要节点。

江辰带着综合协调组的小孙,以及从市自然资源局借调来的一位工程师,驱车前往“三角地”。越靠近目的地,周遭的环境越发显得杂乱和割裂。一侧是天湖区崭新的住宅楼和商业裙房,另一侧是经开区略显老旧的工业厂房,而处于夹缝中的“三角地”本身,则是一片混乱的景象:几栋废弃或半废弃的仓库和作坊、一片自发形成的废品回收站、零星几户尚未搬迁的民居,以及大片长满荒草的空地。空气中隐约弥漫着金属锈蚀和垃圾混杂的气味。

他们没有通知任何一方,直接将车停在区域外围,步行进入。

“这里情况太复杂了。”小孙看着眼前景象,忍不住低声说。她是去年刚考录的选调生,缺乏基层经验,眼前的场景对她冲击不小。

“复杂才需要我们。”江辰语气平静,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注意看,注意听,把看到的情况都记录下来。”

他们首先走向那片规模不小的废品回收站。各种废旧金属、塑料瓶、纸板堆积如山,占据了很大一片区域,仅留出狭窄的通道。几个工人正在忙着分拣,看到陌生人靠近,都投来警惕的目光。

“老乡,我们是市里示范区指挥部的,过来了解一下情况。”江辰主动上前,语气平和地表明身份,“这片回收站在这里多久了?有正规手续吗?”

一个像是负责人的中年男人放下手中的活,擦了擦汗,打量了他们几眼,语气不算友好:“什么指挥部?没听说过。我们在这儿干了七八年了,以前也没人管。怎么,现在要撵我们走?”

“不是要撵谁走,是示范区建设需要统一规划。”江辰解释道,“这里将来要建成生态走廊,肯定不能维持现状。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搬迁或者转型?”

“搬迁?说得轻巧!”男人声音提高了几分,“搬到哪里去?成本谁出?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就靠这个吃饭呢!再说了,这地儿又不是你们的,是天湖区和经开区都不要的‘三不管’地带,凭什么你们说规划就规划?”

他的话点出了问题的核心——权属不清,管理缺位。

江辰没有与他争论,记下了回收站的大致规模和经营情况,继续往里走。他们又查看了几栋废弃的厂房,墙体斑驳,窗户破损,显然闲置已久。据随行的自然资源局工程师初步判断,这些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土地性质复杂,有的属于早年乡镇企业的划拨用地,有的甚至没有明确的产权证明。

在一栋半废弃的二层小楼前,他们遇到了两位还居住在此的老人。老人告诉他们,这里原来是区属一家小机械厂的宿舍楼,厂子早就倒闭了,房产证也一直没办下来。他们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现在年纪大了,更不想挪窝。

“听说这里要开发了?”一位老人忧心忡忡地问,“会不会强拆啊?我们这老房子能值几个钱?够我们去哪里买新房?”

江辰耐心安抚了几句,没有做出任何承诺,只是仔细记录了老人的诉求和房屋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