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民心所向(1 / 2)

党工委会议上的风波,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涟漪虽暂时被压制,但波动已然产生。张海山告假两天,未在街道露面。杨国威书记则显得更加沉默,大部分时间关在办公室里,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街道内部的氛围愈发微妙,观望情绪浓厚。一些原本就与张海山关系密切的干部,行事更加低调;而另一些对清江实业公司问题早有耳闻却敢怒不敢言的人,则隐隐期待着变化。

江辰对此视若无睹,依旧按部就班地处理日常事务,只是将更多精力投向了社区服务中心项目。他让王主任整理了项目从酝酿到申报的全部过程材料,特别是居民座谈会的详细记录和签名,以及评审会的积极反馈,形成了一份扎实的补充说明。

这天上午,江辰正在审阅这份补充说明,党政办主任李莉敲门进来,脸色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振奋。

“江主任,您快看看这个。”李莉将几张写得密密麻麻的信纸放在江辰桌上。

江辰拿起一看,是一封联名信。信纸抬头写着“关于强烈支持清江社区服务中心升级改造项目的联名信”,信的内容情真意切,讲述了现有服务中心的种种不便和对升级改造的迫切渴望,最后写道:“我们理解政府资金困难,但此项目关乎我们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恳请领导体恤民情,优先考虑,我们全体居民翘首以盼!”

“这是哪里来的?”江辰问道,心中已然有所猜测。

“是清河苑社区的几位居民代表送来的,他们自发组织签的名。”李莉解释道,“他们说,听说项目在区里卡壳了,心里着急,就想用这种方式表达一下他们的心声。他们还问……是不是因为街道最近有些别的事情,影响了这个项目?”

江辰看着那一个个鲜红的手印和质朴的签名,沉默了片刻。民心如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封联名信,在这个时候出现,其意义远超一封普通的群众来信。

“把这份联名信扫描存档,原件妥善保管。”江辰吩咐道,“另外,以街道办事处的名义,给这些居民代表一个正式回复,感谢他们对街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告知他们项目正在按程序积极争取中,请他们耐心等待。”

“好的,江主任。”李莉应下,又补充道,“送信来的居民代表还说,如果区里需要,他们愿意派代表去说明情况。”

“暂时不用。”江辰摆摆手,“我们先按正常渠道努力。”

李莉离开后,江辰拿起那封联名信,又仔细看了一遍。这不仅仅是一封请愿信,更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展示。它清楚地表明,他推动的这项工作,拥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他拿起电话,再次拨通了区发改委吴副主任的电话。这一次,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吴主任,您好,我是清江街道江辰。冒昧再次打扰您。关于我们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项目,我们这边刚刚收到了一份辖区上百名居民的联名信,强烈表达了对此项目的支持和期盼。”他语气平和,但带着不容忽视的分量,“材料我已经让人给您那边也传真了一份过去。我想,充分尊重和回应居民的合理诉求,应该也是我们决策的重要考量之一。还请吴主任和委里领导们,在最终研究时,能再多考虑一下我们项目的特殊性和紧迫性。”

电话那头的吴副主任沉默了几秒,显然没料到江辰会拿出这样一份“武器”。他之前的托辞是基于“内部事务影响”和“资金平衡”,但这封代表着广泛民意的联名信,直接削弱了他之前的理由。

“哦?还有这样的事?”吴副主任的语气变得正式了一些,“民意不可违啊。材料我收到了会看。项目的事情,委里会综合各方面情况,尽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