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转向刘旺,目光如炬:“刘书记,老乡反映的情况,和你们汇报的,可不太一样啊。补偿标准到底是不是一碗水端平了?测量过程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干部存在简单粗暴、甚至违规操作的行为?”
连续三个问题,如同三记重锤,敲在刘旺心头。他额头冒汗,支吾着:“市长,这……这些村民是无理取闹,他们就是想多要钱……”
“是不是无理取闹,要调查了才知道!”周明光打断他,语气严厉,“我现在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结果就是,路修不通,项目停在这里,群众意见极大!我给你三天时间,经开区成立专班,由你亲自牵头,对这片区的征拆补偿情况进行全面复核,重点核查老乡反映的这几个问题!市纪委监委、信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介入监督!三天后,我要看到复核报告和明确的处理意见!”
“是,是,市长,我们一定立刻整改,彻底核查!”刘旺连声应承,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周明光又安抚了村民几句,承诺政府一定会公平公正处理,让他们先回家等待消息。
离开物流园道路项目现场,车内的气氛有些沉闷。周明光闭目养神,眉头依然微蹙。王大海和秘书一处的同志低声交流着,面色严肃。
江辰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物,心中波澜起伏。他亲眼见证了基层矛盾的尖锐和复杂,也看到了周市长雷厉风行、直面问题的工作风格。与在办公室里看文件、写报告完全不同,这里的问题带着泥土的气息和民众的体温。
他悄悄复盘刚才的一幕。刘旺等人的汇报显然有所保留,甚至可能掩盖了真相。而村民的控诉,虽然情绪激动,但指向的具体问题(补偿差异、测量不公)却非常明确。周市长当场责成复核,并引入监督部门,无疑是正确的处置。
同时,江辰敏锐地意识到,周市长让他这个“负责记录”的人跟在身边,恐怕不仅仅是让他记下领导指示和会议纪要那么简单。更像是在培养他观察问题、分析矛盾、判断是非的能力。
“江辰,”周明光突然开口,眼睛依旧闭着,“刚才的情况,都记下了?”
“记下了,周市长。”江辰立刻回答。
“有什么看法?”周明光的声音平淡,听不出情绪。
车内瞬间安静下来,王大海等人都看向江辰。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考校。
江辰心念电转,知道不能泛泛而谈,必须结合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现场观察。他组织了一下语言,谨慎开口:
“市长,根据现场情况和初步了解,我认为矛盾核心可能不在于政策标准本身,而在于执行过程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村民反映的补偿差异和测量问题,是需要复核的重点。这背后可能涉及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甚至不排除存在利益输送的可能。您要求成立专班、引入监督,是快速查明真相、平息矛盾的关键。”
他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基于事实进行分析,并肯定了领导的决策。
周明光缓缓睁开眼睛,从后视镜里看了江辰一眼,目光深邃,未置可否,只是淡淡地说:“嗯。接下来去城北管网改造项目,那里的情况,你也仔细看,仔细听。”
“是,市长。”江辰应道,心中明白,这次调研,对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他已经在不经意间,将锋芒触及到了更深层的问题。而这份一线历练的收获,远非坐在办公室所能比拟。他的“仕途之巅”之路,正因这些充满挑战的“现场”,而变得愈发坚实和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