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小时。三天。
他们才刚刚抵达边缘。
陈雪操控着几个仅有巴掌大小、形如蜘蛛的微型机器人从车辆底部的释放口悄无声息地滑出。它们利用多条机械腿在复杂的地形上攀爬,试图从更低的高度、更靠近地面的位置进行侦察和数据传输。
效果略有改善,但依然不理想。机器人传回的画面晃动剧烈,且覆盖范围有限,只能窥见前方更多破碎的地表和扭曲植物的近景。
“指挥官,”陈锋的声音从第二辆车传来,带着军人的务实,“是否考虑后撤一段距离,寻找污染相对较轻的区域建立前进基地,再做打算?”
这是一个稳妥的建议。
陈默沉默了片刻,他的目光仿佛要穿透那浓重的尘霾,看到这片死亡之地的核心。重生带来的记忆碎片中,没有任何关于“死亡禁区”内部的具体信息,只有一种模糊的、源自本能的强烈警示,以及……一种奇异的吸引感,仿佛那里有什么东西在呼唤着他。
“不。”陈默最终否决了这个提议,“后退意味着浪费宝贵的时间和资源。这里的恶劣环境是恒定的,不会因为我们后退而改变。我们必须适应,必须找到在其中前进的方法。”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陈浩,持续监测环境数据变化,寻找可能的规律或‘安全窗口’。陈雪,集中无人机和机器人,重点侦察我们正前方扇形区域,哪怕只能推进一米,也要获取更多信息。吴教授,分析那些变异植物的分布和形态,看是否能反推污染源的方向或强度梯度。苏婉,密切监控所有队员的生理指标,尤其是血象变化。”
他将巨大的挑战,分解成了一个个可以执行的具体任务。
队员们不再言语,立刻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车内只剩下仪器运行的轻微嗡鸣和队员们沉稳的呼吸声。
时间在压抑的寂静中缓缓流逝。监测数据依旧触目惊心,侦察进展缓慢。但没有人抱怨,没有人退缩。他们如同最精密的仪器部件,在极端环境下,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陈默闭上眼睛,精神力缓缓延伸,对抗着外界的干扰,努力维持着空间感知的清晰。他知道,在这片连机器都举步维艰的土地上,他自身的能力,或许将成为队伍最终能否深入的关键。
四个小时的休整时间即将结束。陈默睁开眼,看向前方那片愈发深邃的、代表着未知与死亡的空茫。
“全体都有,”他沉声下令,“检查车辆状态,确认防护完备。五分钟后,我们继续向前。”
车轮,即将再次碾过这片被诅咒的土地,向着死亡禁区的深处,坚定不移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