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的车队如同三只沉默的钢铁甲虫,在末世废土苍凉的大地上跋涉了数日。他们避开了主干道,穿行于荒芜的丘陵、干涸的河床以及废弃村镇的边缘。沿途并非一帆风顺,遭遇过小股游荡的尸群,击退过试图拦路抢劫的土匪,也绕行了因地质变动而形成的巨大裂谷。但在陈锋和老周的出色指挥,以及车队强大的火力和机动性面前,这些阻碍都被有惊无险地克服。
越往东北方向行进,环境便越发显得异常。天空不再是偶尔的灰蒙,而是持续笼罩着一层难以消散的、带着诡异黄绿色调的尘霾,仿佛一块肮脏的幕布,遮蔽了阳光,让白昼也显得昏暗。原本零星可见的、在废墟缝隙中挣扎求生的耐旱植物,逐渐绝迹。大地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色泽,皲裂的土壤中夹杂着难以辨明的暗色结块。
空气中开始弥漫起一股难以形容的混合气味。最初很淡,像是铁锈和臭氧,但随着车队不断前行,这气味变得越来越浓烈、刺鼻。那是一种放射性尘埃特有的、略带金属感的腥气,混杂着类似腐坏鸡蛋的硫磺味,以及某种挥之不去的、甜腻中带着腐败的化学药剂残留气息。即使坐在密封性极佳的车内,通过高效过滤系统进入车厢的空气,似乎也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令人喉咙发干发紧的异样感。
“全员注意,佩戴防护面具,检查气密性。”陈默冷静的声音通过车内通讯系统响起。队员们依言动作,熟练地将轻便却功能强大的防护面具扣在脸上,透明的面罩后,眼神变得更加警惕。
车窗外掠过的景象,愈发触目惊心。
树木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形态扭曲、颜色诡异的低矮灌木状物体。它们枝干虬结,呈现出不自然的紫黑色或灰白色,表面覆盖着疙疙瘩瘩的、类似肿瘤的增生组织,有些甚至还在缓缓渗出粘稠的、色彩斑斓的汁液。它们静止在那里,如同从噩梦中生长出来的雕塑,散发着不祥的气息。
“我的天……”陈浩透过面罩,看着窗外一株几乎有两人高、枝杈如同痛苦伸出的手臂般的黑色怪树,低声惊叹,“这辐射和化学污染……到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什么样的畸变……”
吴教授则拿着便携式记录仪,尽可能多地拍摄着这些变异植物的影像,同时对着麦克风快速记录着观察到的特征:“样本d-7,形态类似旧世界沙棘,但体积膨胀三倍以上,枝干木质化异常,伴有大量未知囊泡状增生,疑似分泌具有腐蚀性或毒性的液体……”
偶尔,会有一些速度极快的影子从远处的废墟或怪异的植被丛中一闪而过。它们体型不大,但动作迅捷得不像已知的任何生物,形态也难以辨认,只能看到模糊的、与环境几乎融为一体的保护色,以及偶尔反射出的、非自然的金属或角质光泽。
“侦测到快速移动生物信号,非丧尸能量特征,威胁等级待评估。”陈雪盯着面前的小型雷达屏幕,报告道。负责警戒的护卫队员立刻将武器对准了那个方向,但目标早已消失无踪。
死寂,是这里的主旋律。没有风声,没有虫鸣,甚至连丧尸那标志性的、无意识的嘶吼也听不到。只有车队引擎低沉的轰鸣,以及轮胎碾过碎石和不明残骸时发出的、格外刺耳的声响。这种绝对的寂静,反而比任何噪音都更能压迫人的神经,仿佛整个区域都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扼住了喉咙。
“我们到了。”陈默看着车载导航屏幕上那个不断闪烁的、与破译坐标几乎重合的红色标记,沉声说道。
车队缓缓停在一片相对开阔、由破碎岩石和硬化熔融物构成的丘陵地带边缘。再往前,地面的颜色更深,仿佛被烈火反复灼烧过,又像是泼洒了无数污秽的油漆。远处的景象更加模糊,尘霾浓重得如同实质,隐约能看到一些倾颓得不成样子的高大建筑骨架,如同巨兽的尸骸,沉默地矗立在昏黄的天幕下。
这里,就是旧地图上标注的“诺亚生命”工业园区的缓冲地带,也是幸存者传闻中,生者勿入的——“死亡禁区”的边缘。
一种无形的、沉重的压力,笼罩在每一个人心头。空气中那股混合着辐射尘和化学毒剂的气味,透过车辆的高级过滤系统,似乎依然能侵蚀进来,挑战着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