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谈室内的气氛凝重而专业,空气仿佛都带着军方特有的刻板与冷硬。少校的目光如同探照灯,扫过陈锋和他身后的老周,试图从他们脸上找出任何一丝破绽或软弱。
陈锋挺直脊梁,迎着对方的目光,没有丝毫退缩。他知道,在这场不对等的谈判中,“守望者”唯一的筹码就是他们带来的货物质量,以及他们所展现出的、值得投资的“潜力”。
“少校同志,”陈锋用了对方习惯的称呼,语气不卑不亢,“粮食的品质和药品的效果,你们已经验证。我们带来的种子,是经过末世环境优选培育的,抗病性和产量远超普通种子。这些物资,对于稳定任何一个大型聚居地的人心,其价值不言而喻。”
他略一停顿,继续道:“我们理解燃油和军工零件的战略性。但我们并非无偿索取。这是一次平等的、互利的交易。‘守望者’能够在林凡主力的进攻下屹立不倒,并保有稳定的农业产出和药品制备能力,这本身,或许就是一份值得贵方关注的……‘价值’。”
他没有直接要求情报,而是将“守望者”的存在和实力,本身作为一种隐性筹码摆上了台面。一个能在林凡嘴边存活并保持产出的独立势力,对与林凡敌对的“北疆”而言,其战略意义,有时甚至超过一些具体物资。
少校沉默着,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似乎在权衡利弊。那名中尉和文员则低头记录着,不发一言。
几分钟后,少校终于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平稳,但语速稍缓:“粮食和药品,我们可以全部接收。种子,我们需要留下一半进行试种评估。作为交换,我们可以提供你们清单上百分之六十的柴油,以及一批对应的通用弹药和部分非核心军工零件(主要是重弩弦材和标准枪械保养件)。”
这个条件,比陈锋预想的要优厚一些。显然,对方认可了他们货物的价值,也初步认可了“守望者”这个潜在的、能够牵制林凡的“钉子”。
“可以。”陈锋果断同意,没有在细节上过多纠缠,展现出了合作的诚意和效率。
“至于情报……”少校话锋一转,目光深邃,“关于林凡和江东安全区的动向,属于高度敏感信息。我们需要确认交易对象的……可靠性与长期价值。”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留下了一个尾巴。
陈锋心领神会,知道第一次接触能达成实物交易已属成功,情报不能强求。他点了点头:“我们理解。‘守望者’期待与贵方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信任,需要时间来积累。”
谈判就此敲定。接下来的物资交接过程,同样体现了“北疆”军方的高效与严谨。对方派来了专业的后勤人员,对粮食进行称重、抽样检查,对药品核对批号和效期。而交换给陈锋他们的柴油被装在标准的军用油桶内,弹药和零件也包装完好,品质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