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也是陈浩最费心思的——特殊情境装备。
他根据陈默描述的末世可能出现的极端环境(如辐射区、强酸雨、极寒、变异生物巢穴等),定向采购或定制了一批特殊装备:
简易辐射侦察与防护设备、耐酸碱腐蚀的防护服与容器、极地级别的防寒帐篷与衣物、水下呼吸器与潜水装备、甚至还有几套用于攀爬冰壁或湿滑岩壁的专业器械。
他还设计并委托加工了一批可快速组装拆卸的预制工事构件,如钢板掩体、网状障碍物等,用于快速建立临时防御阵地。
整个“装备库”的建立过程,仿佛一场紧张而有序的物资归位交响乐。陈建国负责统筹调度和资金支付,陈锋负责验收和安全入库,陈雪负责信息安全和渠道审查,李秀娟和苏婉则负责生活保障和医疗物资的归类。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在陈默强制休养的这段时间里,将“方舟”的最后一块短板,以惊人的速度填补起来。
当陈默在经过近六十个小时的深度睡眠和苏婉的精心调理后,终于能够下床行走时,他被陈浩引领着,参观了初步建成的“装备库”。
与武器库的肃杀和食品、药品库的充盈不同,装备库更像一个巨型的、包罗万象的末日科技与生存博览会。
一侧是整齐排列的改装车辆和重型机械,钢铁身躯上还带着改造后的新鲜焊痕;
另一侧是琳琅满目的个人装备,从精致的夜视仪到笨重的防化服,应有尽有;
空中悬挂着不同型号的无人机,如同等待检阅的蜂群;
货架上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种工具、零件、通讯设备和特殊情境装备……
这里没有单一的主题,只有一种将人类科技与生存智慧运用到极致的、令人叹为观止的综合性力量。
“哥,你看这个,”陈浩兴奋地指着一个不起眼的黑色箱子,“我设计的‘主动防御系统’试验品,利用震动传感器和高压电流,可以在小范围内形成瞬间电网,对付偷偷摸上来的家伙最好用了!”
陈默看着弟弟眼中闪烁的光芒,看着这庞大而有序的装备库,心中那因透支和外敌威胁而带来的阴霾,被驱散了不少。他拍了拍陈浩的肩膀,“干得漂亮。”
有了这个装备库,“方舟”才真正从一个坚固的避难所,进化成了一个拥有极强对外干涉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的移动基地雏形。
就在这时,陈雪的身影出现在装备库门口,她的脸色带着一丝新的凝重。
“哥,你恢复得怎么样?”她先是关切地问了一句,然后迅速切入正题,“我们捕捉到一段非常短暂的、强度极高的信号脉冲,来源指向……南极大陆深处。信号内容无法破译,但其能量特征,与我们之前发现的‘空间异常波动’……有百分之七十三的相似度。”
陈默的目光骤然锐利起来。
南极?空间波动?
“净世会”的触角,或者说,这个末世背后更深层的秘密,似乎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庞大,更加诡异。
装备库的建立,标志着“方舟”自身建设的基本完成。
但外部的迷雾,却越来越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