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投保(2 / 2)

这个计划的胆大和精妙,让陈建国都感到一阵心惊肉跳。这已经是在法律的灰色地带进行极限舞蹈了。

“这……保险公司会那么傻吗?”李秀娟担忧地问。

“大型保险公司条款复杂,核保流程存在信息不对称。”陈默解释道,“我们只需要在投保时,提供足以通过初步审核的文件(包括虚假的采购合同、设备清单、以及与农机厂‘签订’的短期仓储租赁协议),并支付足额保费。等到政策东风吹起,木已成舟。保险公司要么接受我们的条件(增加保费或提供其他补偿),要么面临我们以‘风险环境变更’为由提起的诉讼或解约索赔,无论哪种,我们都不亏。而且,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将其作为金融工具使用,而非真的指望理赔。”

他看向陈建国:“爸,这件事需要您和您信任的律师、财务团队紧密配合。瑞丰贸易的背景要做得干净,与农机厂的‘租赁协议’要看起来合理,设备的‘来源’要能经得起粗略调查。投保过程,要通过不同的保险经纪公司分散进行,最终拼凑出我们需要的总保额。”

陈建国深吸一口气,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但也燃起了斗志。“我明白了。我会组织人手,尽快把瑞丰贸易的框架搭起来,并把投保需要的所有文件‘准备’妥当。”

“哥,”陈默转向陈锋,“确保所有环节的联络和文件传递安全,尤其是与那些协助我们‘准备’文件的灰色渠道接触时。”

“放心。”陈锋点头。

“小雪,留意保险行业的动态,尤其是这家承保公司近期有无重大理赔或管理变动。”

“好的,二哥。”

部署完毕,陈默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资本的博弈,如同高手对弈,落子未必在眼前,可能是在遥相呼应的另一处。为一块尚未到手的土地“投保”,听起来荒谬,却是他将金融手段与末世生存资源积累深度融合的又一体现。

这一次,他们不再仅仅是等待灾难或利用意外,而是主动编织一张无形的金融之网,试图在政策东风吹起之前,就将一部分未来的收益,提前捕获并转化为即战力。

“投保”行动,悄然启动。

目标的轮廓,在资本的迷雾中,渐渐清晰。

而通往“红星农机厂”的道路上,第一道隐形的金融屏障,正在被悄然构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