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火要烧进食堂里(2 / 2)

市教育局的会议纪要来得比早报还快。

小桃举着刚截的图冲进操作间时,陆远正往保温桶里装小米粥,抬头就见她眼睛亮得像两颗小灯泡:“试点’临时驻校炊事员‘制度!

招标公告下午三点发!“

“早该这样。”陆远把最后一勺粥舀进桶,手腕转得像朵花,“我这‘远香餐饮个体户’的营业执照,可是上个月专门让李哲帮忙加急办的。”他从抽屉里摸出一沓文件,最上面盖着鲜红的公章,“资质齐全,报价是市场价的三分之二——反正系统换的食材不要钱。”

招标那天飘着细毛毛雨。

陆远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蹬着双胶鞋就进了教育局大楼。

评审组的老张头隔着镜片打量他:“陆老板,你这报价...亏本买卖?”

“不亏。”陆远把玄铁锅往桌上一放,锅底还沾着昨夜熬粥的米香,“我这锅能熬八百人份的粥,能炒五百人的菜——设备我自带,食材我自供。

你们缺的是技术,我缺的是...口碑。“他眨眨眼,”再说了,学生吃得好,家长不闹事,你们也省心不是?“

老张头低头翻他的资质文件,突然笑出了声:“你这‘猛火奥义’的技能证书...是哪个机构发的?”

“祖传的。”陆远一本正经,“我太爷爷是御厨。”

评审组沉默了三秒,然后集体笑作一团。

最终老张头拍板时,手里的笔在合同上顿了又顿:“我们知道你是谁——上次市监局那遮阳棚的事,李哲可没少在局里夸你。

但我们必须装作不知道。“他推过合同,”签吧,试点三个月,出问题你兜着,出成绩...上面有人记着。“

陆远签完字起身时,雨刚好停了。

他抱着玄铁锅往楼下走,听见背后传来老张头的嘀咕:“也不知道这小子,是来做饭的,还是来掀锅盖的...”

入校首日的场面,比陆远预想的还热闹。

改装三轮车“突突”开进学校后门时,正是课间操时间。

玄铁锅往厨房操作台上一放,他刚点着火,就听见窗外传来此起彼伏的“哇”声——不知道哪个学生先闻见了米香,整个教学楼的窗户都“唰”地推开,探出一排脑袋。

“同学,退开点。”凌霜抱着唐刀站在三轮车旁,声音冷得能结霜,可目光却悄悄往厨房方向飘。

她今天特意换了身藏蓝工装,胸口别着“临时炊事员助理”的胸牌,是小桃连夜用彩印机打的。

陆远没理那些脑袋,抄起锅铲开始颠锅。

响米饭在锅里跳着金色的舞,自种的青菜翠得能掐出水,焦糖炖蛋的甜香裹着蛋香,像条无形的绳子,把整个校园都捆得软乎乎的。

“同学,先给病号。”他把第一份三元复健餐递给个脸色苍白的小姑娘,姑娘捧着餐盒的手直抖,咬了口米饭突然“哇”地哭出来:“我...我已经三天没吃到热乎饭了...”

校长是闻着味找来的。

他扒着厨房门框站了半天,直到陆远递给他半份餐:“尝尝?”

校长咬了口炖蛋,眼泪“啪嗒”掉在餐盒上:“像...像我妈六十年代在生产队灶房给我煮的。

那时候米不够,她就把粥熬得稠稠的,藏在怀里给我送来...“他吸了吸鼻子,”陆师傅,你这不是做饭,是...是往人心里填暖炉呢。“

有老师端着餐盒蹲在花坛边吃,边吃边发朋友圈:“原来学校食堂,也能有‘家’的味道。”评论区瞬间爆了上百条“求链接”“求加菜”。

放学后,小桃举着手机冲进厨房,屏幕亮着封加密邮件:“发件人是’民生韧性研究组‘,内容就一句——’试点成功后,请考虑为我们...也做一顿饭。

’“

陆远擦着锅铲笑出了声,指尖在屏幕上戳了两下,把邮件转发进“深夜食堂核心群”。

群里秒回一排“???”,他想了想,回了句:“行啊,不过你们得先学会排队。”

当晚收摊时,陆远翻出那本磨得发旧的账本。

最后一页空白处,他用钢笔写下新条目:“第1步:街头立足;第2步:进城;第3步——让他们求着开门。”

灶火在铁锅里跃动,映得纸页上的字迹泛着暖黄的光,像把钥匙,正轻轻往某个锁孔里探。

入校第三天清晨,陆远掀开保温桶的盖子,盯着见底的米缸皱起了眉。

今天的复健餐限量三百份,可领料单上写着——“应到学生八百二十三人,病愈待补餐五百一十二人”。

他摸出手机给小桃发消息:“查下配餐公司最近的物流记录。”

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他听见后车厢传来凌霜的声音:“米不够了?”

“不是米的事。”陆远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玄铁锅在晨光里泛着暗哑的光,“是...有人不想让学生吃得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