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未静静听着,这与她的感悟不谋而合。
“那真正的‘心念之钥’,该如何寻得?”她问道。
“难。”文守拙摇头,“需大机缘,大毅力,或许还需……特定的契机与地点。据斋中残卷推测,可能与某些能引起众生共鸣的‘节点’有关。比如,王朝更迭的战场,信仰汇聚的圣地,或者……文明传承的薪火之地。”
薪火之地?林未立刻想到了薪火之祠。
“至于‘时空之钥’……”文守拙语气更加凝重,“则更为缥缈。涉及时间与空间的奥秘,非人力可轻易窥探。斋中仅有只言片语的记载,提及可能与某些亘古存在的‘遗迹’或‘观测点’有关。”
遗迹?观测点?林未想起了地图上的“千窟岭”。
文守拙看着她,意味深长地说道:“三钥之说,流传已久。但自古以来,从未有人能真正集齐。林姑娘,你身负源血感应,又得混沌与薪火之力,已是局中关键。前路艰险,远超你我想象,望你慎之再慎。”
他这番话,既是提醒,也似乎隐含着某种认可与期待。
“多谢先生指点。”林未真诚道谢。文守拙的这番话,让她对“三钥匙”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感受到了不语斋与此事的深厚关联。
“姑娘不必客气。”文守拙笑了笑,转而问道,“对了,姑娘在流沙集,可见过‘听竹轩’的苏墨?”
林未心中微凛,面色不变:“见过一面。”
文守拙点了点头,并未追问细节,只是淡淡道:“苏轩主此人,智计深远,其所图甚大。与他合作,须留有三分余地。”
这话与林未自身的警惕不谋而合。
夜色渐深,篝火渐熄。
林未回到分配给她的帐篷,心中思绪翻涌。与文守拙的一席话,信息量巨大,不仅印证了许多猜测,也指明了更具体的方向。
心念之钥,或许需在特定的“节点”寻找契机。时空之钥,可能与古老遗迹有关。
而不语斋,这个裂瞳一脉的传承之地,无疑是她目前最好的信息库和临时据点。
她摸了摸怀中的铅盒,又感受了一下那指向东南(正是不语斋方向)的微弱牵引。
或许,答案就在不远处。
她闭上眼睛,开始每日必修的功课——以涅盘之力温养识海中那点本心之光,同时细细感悟幻心水晶残留的那丝“心念”规则。
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每一步,都让她离真相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