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和朱老四谈买卖(2 / 2)

朱棣心念电转,飞速权衡。

仙师之前的行为,虽然有自己的目的,但间接帮大明灭倭、得金银矿、控朝鲜,甚至还打赢了蒙古,告知了国运,都是实打实的好处。如今他又提出如此诱人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他展现出的种种神通,让朱棣觉得,与其得罪,不如结交投资!

赌了!

朱棣猛地一拍大腿:“好!朕信仙师!纪纲!”

他对外高声喝道。

纪纲立刻应声而入。

“立刻去办!让金忠调集最好的永乐火铳五百支,大将军炮二十门,配足弹药,以最快速度运至宫外校场!不得有误!”朱棣下令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纪纲虽然心中惊骇万分,但见皇帝态度坚决,不敢多问,立刻领命而去。

何健旺见朱棣如此爽快,心中也是感激,抱拳道:“多谢陛下信任!”

“仙师客气,不知那祥瑞...”朱棣忍不住追问。

“此祥瑞共为三种作物,依其形态,我可称其为‘红薯’、‘土豆’与‘玉米’,”何健旺也不再卖关子。

他见朱棣全神贯注,便继续耐心解释:

“这红薯,藤蔓丛生,叶如掌状,其果实深藏于土中,皮色或红或紫,内里肉质或黄或白。生食脆甜,熟食软糯甘香。最惊人之处在于其产量,即便在贫瘠之地,一亩田产出数千斤亦非难事,且不挑地,耐旱性极强。”

朱棣倒吸一口凉气,手指不自觉地在御案上划动:“数千斤?一亩地?此言当真?”

他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大明万千饥民得以饱腹的景象。

“绝无虚言。”

何健旺肯定道,随即转向第二种,

“那土豆,亦是地下块茎,形似鹅卵,大小不一,外皮薄黄或淡褐。其产量与红薯相仿,甚至更高,亦可作为主粮,饱腹感极强。至于玉米,则截然不同,植株挺拔,杆似细竹,果实为穗,籽粒如金珠、如玉粒,可直接煮食或磨粉,亦是高产之物。”

“它们……它们现在何处?”朱棣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朕要立刻派人!不,朕要亲自……如此祥瑞,必须尽速取回大明!”

看着恨不得插翅飞往美洲的皇帝,何健旺轻轻抬手,做了一个安抚的手势:

“陛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那片大陆远在重洋之外,万里之遥,风波难测。即便以最快船速,筹备妥当后,一去一回,至少也需一年半载,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

他语气转为严肃:“况且,那片土地并非无主之地,已有土着世代居住。他们对此些作物的种植之法,远比我们熟悉。依我之见,派遣船队,不仅是为了带回种子。

更可尝试与当地土着沟通,或以物易物,或……适当‘请’一些深谙种植之道的土着随船归来,让他们在大明传授技艺,方能确保这些祥瑞落地生根,繁盛不息。此事,需从长计议,周密安排,方能成其功业。”

何健旺的话如同一盆冷水,让激动中的朱棣稍稍冷静下来,但他眼中的火焰并未熄灭,反而燃烧得更加深邃。

何健旺也早料到他的反应,于是将几种作物的大致性状和寻找方向更详细的告知了朱棣。

朱棣听得心潮澎湃,眼中精光爆射!若真如此,这简直是社稷之福!相比之下,那批火器又算得了什么!

“仙师大恩!朕代天下百姓,谢过仙师!”朱棣激动地就要行礼。

何健旺连忙扶住他:“交易而已,陛下不必如此。”

等待军械调集还需要时间,殿内气氛缓和下来。

朱棣忍不住好奇,试探着问道:“仙师神通广大,来去无踪,不知这段时间...仙踪何处?”

何健旺想了想,朱棣这人虽然心思深沉,但对自己还算够意思,也没必要完全瞒着。

于是隐去了大部分细节,随即说道:“不瞒陛下,我如今主要在贞观朝盘桓,觉得那边...嗯,挺有意思的。”

“贞观?可是唐太宗李世民?”朱棣又是一惊,仙师竟然在千年之前?!

“正是。”

何健旺点点头,语气随意地补充道,

“哦,对了,我这次来要军械,就是因为吐蕃那群不开眼的蛮子,居然敢打我看上的姑娘的主意。所以准备点家伙事,回去帮唐太宗教训教训他们,让他们长长记性。”

朱棣:“......”

他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极其古怪和...复杂。

仙师在唐朝生活...帮唐太宗打仗...因为吐蕃求娶他看上的公主??

合着您老人家放着眼前活生生的大明不管,跑去给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操心?还顺便谈了个恋爱??我大明难道就没有女子,我朱棣就没有女儿了吗???

朱棣心里顿时有点不是滋味了,忍不住带着点酸意和委屈问道:“仙师...可是我大明有何处怠慢了仙师?为何仙师愿久居唐土,却不肯留在我大明?若仙师愿意,俺愿以国师之位相待...”

何健旺看他那表情,差点笑出来,连忙摆手:“陛下误会了。并非大明不好,只是我先到的唐朝,那边住习惯了,而且有几个特别投缘的小家伙舍不下。”

想到兕子,何健旺的眼神渐渐变得柔软了些,他接着补充道:“且陛下雄才大略,大明如今蒸蒸日上,无需我过多插手。不过陛下放心,今后我会常来大明串门的,只要陛下别嫌我烦就成。”

听到何健旺承诺会常来,朱棣心里这才舒服了点,虽然还是有点羡慕嫉妒那位一千多年前的李世民...

又闲聊了几句,纪纲来报,军械弹药均已备齐,在校场等候。

何健旺再次郑重谢过朱棣,承诺红薯之事绝无虚言。

接着来到堆满火铳火炮和弹药箱的校场,何健旺深吸一口气,集中精神,催动戒指。

在朱棣、纪纲以及众多明军将领目瞪口呆的注视下,那堆积如山的军械,连同何健旺本人,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校场上,只留下空荡荡的一片地和一群怀疑人生的明朝人。

朱棣望着空无一物的校场,喃喃自语:“红薯,土豆,玉米...常来串门...当世仙人的人情...这买卖,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