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 > 第135章 此乃柴皓谋略的精妙所在。

第135章 此乃柴皓谋略的精妙所在。(1 / 2)

其一,草原大漠距中原过于遥远。孙子兵法有言:“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更何况漠北远在千里之外?茫茫草原,无城无镇,胡人游牧为生,中原大军一到,他们便迁徙避战,使得中原军队难以就地补给,只能依赖后方千里运粮。而千里馈粮,损耗巨大,抵达前线时,十不存二三。即便中原再富庶,也难以长久支撑。

昔日汉武帝北伐匈奴,虽重创胡虏,却耗尽文景之治的积蓄,百姓不堪重负,几近揭竿而起。最终,汉武帝不得不下轮台罪己诏,以平息民怨。即便如此,匈奴仍未彻底覆灭,西汉东汉三百年间,边患依旧频发,朝廷不得不时而和亲,时而征讨。

这一切的根源,便是未能斩草除根,彻底剿灭匈奴。

难道是汉武帝不想灭尽匈奴吗?

当然不是,以汉武帝的雄才伟略,怎会不想一举平定边患?

实乃力有不逮!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对彻底消除边患,皆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一,在漠北穷追猛打耗费巨大,难以长期驻军清剿流窜部族。

其二,驻防成本过高,恐边患未平而国内先乱。

正因如此,历代王朝无人敢言永绝边患。

直至大周天子柴皓横空出世!

这道昭武拓边令颁布后,北方边患将彻底终结!

启禀陛下,末将杨再兴已生擒奚奴萧干,幸不辱命!

马蹄声骤响,杨再兴单手持枪策马而来,另一手提着萧干。行至天子大纛前,他将长枪插地,拎着奚王大步上前,年轻的面庞难掩激动:陛下,末将没给大周丢脸吧?

柴皓望着这位十七八岁的小将,笑意盎然:何止未丢脸,你为大周挣足了颜面!昔有薛仁贵三箭定天山,今有杨再兴单骑擒敌酋,更迫降三十万奚军,此等功业必当流芳百世!

这位年轻天子毫无架子,轻拍杨再兴肩膀,眼中满是赞赏。大周猛将如云,而杨再兴的崛起更显军中后继有人。

陛下过誉!末将不过凭血气之勇独闯敌阵。三十万奚军归降,全赖陛下天威与大周军势,末将不敢贪功。杨再兴难掩激动。能得这位兼具霸王之勇的马上天子认可,对少年将领而言实乃莫耀。须知大周虽战将千员,但最强者始终是天子柴皓!

柴皓的威名并非源于其大周天子的身份,世人对他推崇备至也绝非出于对的奉承。

这位大周皇帝除去九五之尊的光环,本就是当世无双的盖世豪杰!

当年柴皓初露锋芒之时,每一场战役都足以载入史册,震撼古今。

若仅以勇武而论,说他堪比西楚霸王项羽都算保守。

在大周将士眼中,陛下柴皓的悍勇,早已超越昔日的楚霸王!

太史公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赞叹: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然而自柴皓横空出世后,这句话或许该周昭武帝柴皓之勇,方为千古无二!

他所缔造的大周王朝,其强盛程度同样旷古绝今!

无论是疆域版图还是文治武功,如今的大周都远超刚被取代的赵宋,更非汉唐盛世可比。

正因如此,杨再兴对柴皓怀有发自肺腑的敬仰。

这份崇拜无关身份,而是一个热血少年对传奇英雄的纯粹向往。

即便杨再兴在此战中展现出堪比三国赵云的神勇,但在他心中,大周天子柴皓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古今无双!

周帝之勇,举世无敌,亘古未有!

这不仅是杨再兴一人的信念,更是全体大周将士的共识。

因为这是柴皓自梁山聚义起兵以来,用一场场惊天战役铸就的威名!

江南方腊、淮西王庆、河北田虎、北方金国、西北西夏、辽东高丽、大漠奚人,乃至中原赵宋......

这些雄踞一方的霸主,皆在三年间被柴皓逐一荡平。

自柴皓起兵之日起,这天下就无人能挡其锋芒!

此即大周文武坚信周帝之勇,千古无二的底气所在。

杨再兴虽能单枪匹马生擒奚王萧干,但他自认不过具备赵云之勇。

而大周天子柴皓,则是集项羽、吕布、赵云等千古名将之能于一身,犹有过之!

柴皓的功业伟绩,堪称前无古人。

仅凭他在靖康之变中力挽狂澜、再造华夏的壮举,就非寻常英雄可比。

更遑论大周的繁荣鼎盛,已让汉唐盛世相形见绌。

论文治之昌明、经济之繁荣,即便以富庶着称的赵宋也难以企及。

华夏文明历经千年积淀,至赵宋时期达至巅峰!

从经济文化层面考量,此言确属实情!

当今大周承袭赵宋文脉,更因柴皓肃清、遏制土地兼并、振兴工商、革新技艺等举措,令国家经济在宋制根基上愈发昌盛!

是故论及文治经济,历代王朝皆难望大周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