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杨幺、钟相却是被不愿继续为匪的手下绑缚,径直向大周地方官员投降。
当喽啰们都不愿追随作乱时,这些贼寇头目即便有反叛之心,也不过是无源之水,难成气候……
这便是赵鼎在江南及北上途中的亲眼所见!
虽未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境,却也是一派远超前朝的太平景象。
至于史书所载那些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盛世,
但凡稍有理智之人,便不会轻信。
即便千年之后的异世,拥有诸多高科技与天眼系统,仍无法杜绝犯罪。
何况在这没有天眼的古代?
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过是唐太宗李世民篡改史书,为自己涂脂抹粉罢了!
由此亦可见李世民脸皮之厚!
话说回来,赵鼎这等人物,岂会尽信书中之言?
他深知自夏朝家天下以来,从未有如大周这般善待百姓的时代!
此刻在这州桥之上,与张择端一番交谈,更令赵鼎心生感慨。
他觉得自己来对了!
此刻,他竟有些迫不及待,想要一睹那位传闻中的年轻圣天子真容了!
“哈哈哈,张大画师,老夫初至汴梁,正欲入宫面圣。
你这画作也是要献给陛下的。
不如与老夫同行如何?”
赵鼎捋须含笑,对张择端说道。
“晚生谨遵钧命!”
不多时,赵鼎与张择端经通传后进入皇宫。
恰逢柴皓与群臣朝会。
当张择端献上《清明上河图》时,满朝文武无不惊叹!
“妙!画得真妙!
此画当真绘出了我大周的盛世……”
李纲欣喜之余,忽有所感,手持笏板向御座上的柴皓奏道:“陛下登基以来,开创如此盛世……
更有远超历代的文治武功与辽阔疆域。
为映衬这《清明上河图》的盛世景象,臣李纲恭请陛下效法上古圣王,封禅泰山!
以彰显陛下之功绩与大周之盛世于千秋万代!”
“恭请陛下效法上古圣王,封禅泰山。
以彰陛下之功绩与大周之盛世于万世。”
李纲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群臣纷纷响应:臣等恳请陛下前往泰山封禅,彰显陛下不朽功业!
众臣神情激动,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作为大周昭武朝的臣子,他们即将随天子柴皓一同在泰山刻碑留名,永载史册。
泰山封禅,自古便是将相梦寐以求的至高荣耀。自上古三皇五帝起,泰山就是向上天昭告功绩的圣地。有史可考的封禅更是凤毛麟角。
首位封禅泰山的,是终结战国纷争、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嬴政。他在泰山之巅设五色祭坛祭天,山下立地坛祭地。丞相李斯亲撰碑文,记录封禅盛况及功臣名录,立于五大夫松下。
第二位是汉武帝刘彻。尽管连年征战耗尽国库,百姓困苦,但他派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霍去病更在狼居胥山祭天,留下封狼居胥的佳话。又命张骞出使西域,开拓河西走廊,使汉朝威名远播。这两大功业,足以让他成为继始皇之后第二位封禅泰山的。
东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成为第三位封禅泰山的皇帝。此后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朝,天下动荡,再无能达到秦皇汉武的功业。
即便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未封禅泰山。直到唐高宗李治继承父祖基业,开创永徽之治,将大唐疆域拓展至大漠瀚海、西域尽头,才成为第四位封禅泰山的。
而后,其妻武则天以女子之身登基称帝,开创历史先河。
武则天在陵前立下无字碑,并举行了封禅大典。她的封禅地点并非泰山,而是选择在神都洛阳附近的嵩山。因此,武则天成为第五位举行封禅的,却非第五位在泰山封禅的。
继武则天之后,唐玄宗李隆基登上历史舞台。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将大唐疆域扩展至鼎盛时期。当时的大唐设有多个都护府,其中西域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范围广阔,从河西走廊直至葱岭地区皆属大唐版图。唐军更在葱岭设立守捉,势力范围延伸至河中和怛罗斯一带。凭借这些功绩,李隆基成为第六位封禅、第五位在泰山封禅的。
然而盛极而衰,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由盛转衰。西域、河西走廊等地相继失守,随后陷入藩镇割据局面,直至五代十国乱世。赵宋建立后数百年间,再未出现有资格泰山封禅的,就连结束乱世的宋太祖赵匡胤亦未能获此殊荣。
但历史却出现一个特例——宋真宗赵恒。这位在澶渊之盟中向辽国纳贡求和的,竟自诩太平盛世,执意效仿古代圣王封禅泰山。此举遭到朝野非议,后世明太祖朱元璋更直言不讳地批评:连赵恒这等庸主都能封禅,泰山封禅已成笑谈。宋真宗的行为确实严重贬损了泰山封禅的庄严性与历史价值。
后世如朱元璋与清朝的康熙、乾隆,皆对泰山封禅之举嗤之以鼻。
连明太祖与康乾二帝都看不上眼的泰山封禅,大周天子柴皓又怎会效仿宋真宗,自贬身价?
当群臣奏请封禅时,柴皓轻笑道:既有赵宋真宗在前,泰山封禅已难显我大周威仪。唯有封狼居胥,方能扬我国威于万里之外,使我大周盛世永载史册!故而封禅可行,但非泰山,而是狼居胥!
自赵宋真宗泰山封禅后,此举已不足彰显我大周国威。故朕欲行封禅,必选狼居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