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愿降!愿降(2 / 2)

与此同时,江南东路镇江府。

东宋皇帝赵楷——宋徽宗赵佶第三子,此刻亦是愁眉不展。

他与赵构不愧为同胞兄弟,行事作风如出一辙。原本想趁诸国伐周之机北上分一杯羹,甚至梦想着杀回汴梁,自诩赵宋正统。

东宋大军同样陈兵江畔,只待周军败讯传来,便命太尉辛兴宗挥师北伐。

岂料周军未败,反倒传来金国东西两路大军溃败的噩耗——东路军十五万兵马折戟幽州,连主帅都命丧黄泉;西路军三十万步骑折损过半,女真精锐几近全军覆没!

不必再探听西夏、高丽战况,赵楷已然明白:这场联合伐周的大计,彻底破灭了!

周军以少胜多,歼灭金军三十五万之众,自身却伤亡轻微。如此战绩,足以威震寰宇,名垂青史!

自此大周再无敌手。莫说东宋小朝廷,就算他与赵构兄弟联手,也不够柴皓塞牙缝的!

赵楷当即下令撤回江防兵马,随即召集心腹密议,秘密打造船只以备逃亡。

不同于赵构选择出海,这位东宋天子另有打算——他要溯江西进,退守蜀地!

待柴贼攻来,朕便与众卿乘楼船入川。蜀中乃天府之国,只需焚毁剑阁,便是与世隔绝的洞天福地!

纵使柴贼穷追不舍攻入蜀地,我等还可继续南撤,退往大理古滇!

太祖开国之际,曾持玉斧划疆,至泸水而止,朗声道:朕之疆域,以此为界!

自此泸水以南,尽归大理,非中原所有。

纵使柴贼欲吞大宋故土,其兵锋至泸水亦当止步。

大理昔为宋之属国,我等若入大理,尚可保终身富贵...

言至此处,赵楷语带黯然。

他本不愿如此。

若可抉择,赵楷何尝不欲堂堂正正君临天下。

然自金军数十万雄师尽丧于柴皓周军之手,他便明白,此生再难与那天神般的对手争锋。

惟今之计,唯有寻一处周军未至之地,苟全性命,延续富贵。

正当赵楷筹谋后路之时,

数千里外的西北荒漠,

昔日不可一世的西夏铁鹞子正仓皇奔逃。

这支精锐刚遭大败,

种师道、种师中率八万西军步步为营,大破铁鹞子,直入西夏腹地。

府州折可求亲率万骑为先锋,紧咬败军之尾,

一路,直指贺兰山。

此战不仅要败西夏,更要踏破贺兰!

国相大人!折老西又围了我军一部!

野利将军麾下千余铁鹞子并两千泼喜军正遭府州铁骑围攻!

恳请国相速速回援!

横山以西的沙尘中,

浑身浴血的西夏斥候追上国相没臧讹旁的队伍急报。

他口中的折老西,正是麟府路名将折可求。

而没臧讹旁身为西夏国相,

既是十五万伐周大军统帅,

更是当今西夏皇帝的国舅,

其妹没臧氏乃西夏王最宠爱的皇后。

这位权倾朝野的国相,

此刻对后方三千将士被围的急报却置若罔闻,

只顾策马狂奔。

冷峻的面容下,

掩藏着魂飞魄散的惊惶。

12一日前,没臧讹旁率十五万西夏步骑,与种师道、折可求统领的十三万西军,在周夏边境的横山展开激战。

没臧讹旁信心十足,他麾下有五万铁鹞子骑兵、五万泼喜军携骆驼载投石机,还有五万铁甲精锐。而周军仅折可求带一万骑兵,余下十二万皆为步兵。

他盘算着五万铁鹞子足以对抗十万步兵,更有泼喜军的骆驼炮助阵。这些投石机虽仅投掷拳头大石块,但百步外仍能击穿人体,中要害必死无疑。

按他的计划,先以泼喜军扰乱敌阵,再派铁鹞子冲锋,便可一举击溃西军。自幼熟谙兵法的没臧讹旁,对此计谋胸有成竹。西夏虽衰,但底蕴犹存,此战他志在必得。

然而战局骤变。两军刚列阵,没臧讹旁尚未下令进攻,西军的上百门霹雳炮已如雨点般砸来。自柴皓建周后,各军皆配备改良霹雳炮,西军也不例外。

首轮炮火便炸得泼喜军人仰驼翻,受惊的骆驼四处奔逃,冲乱自家军阵。没臧讹旁还未及整顿,第二轮炮火又至,西夏大军顿时陷入混乱。

雷霆般的霹雳炮轰鸣声中,西军的床弩与神臂弩齐发,箭雨遮天蔽日!

这支传承百年的劲旅素以见长,自柴皓登基后更添利器。如今西军箭矢之盛,荡平西夏亦不在话下!

铁鹞子尚未冲锋,便被床弩钉穿阵型。十三万西军步骑高呼战号,如潮水般压来。霹雳炮持续怒吼,床弩随军推进,箭矢破空不绝。这般威

势,纵是西夏精锐亦胆寒溃退。

泼喜军先遭重创,铁鹞子又畏战不前。未等短兵相接,西夏大军已土崩瓦解。没臧讹旁见势不妙,率亲卫夺路而逃——那摧枯拉朽的火力令他明白:此战绝无胜算!

昔年宋时西军堪称劲旅,今日周朝西军却似天兵临凡。虽仍是旧部人马,然战意与装备皆脱胎换骨,锋芒更胜神臂弩!

听闻野利家族三千铁鹞子被困,没臧讹旁充耳不闻。他深知若被西军缠住,必致全军覆没。唯有据守坚城,方能抵挡周军天威。

被折可求万骑合围的野利平望见主帅遁逃,愤然掷刀下马:没臧讹旁背信弃义,休怪本将归降!实则纵有援兵,他早被周军吓破肝胆。

愿降!愿降!野利平一声呼喊,千余铁鹞子与泼喜军纷纷弃械。降旗如雪,淹没在周军震天的喊杀声中。

(西夏虽建国,但其兵制与金国相似,皆以部族为基础。

党项八大部族中,皇族李氏(即拓跋氏)与没臧氏、野利氏等共同构成西夏的核心力量。拓跋氏世代为帝,而野利氏、没臧氏等则多出大将或重臣。

各部族对本族子弟兵拥有绝对掌控权,每逢与大宋或辽国交战,西夏皇帝只需下令,八大部族便各自调兵。因此,野利平虽非主帅,但在军中仍具威信,尤其对本族战士有极强的